中央氣象署針對今年冬天溫度趨勢,預估氣溫正常偏暖、雨量正常偏少。並指出,今年秋季平均氣溫高達26.5度,創下自1951年有完整紀錄以來最暖秋天。
氣象署預報中心副主任羅雅尹指出,今年秋季平均氣溫為自1951年有紀錄以來第一高溫。圖/翻攝自YouTube@CWA氣象署另外,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近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北極上空目前出現冷暖空氣對峙的情況,如此偏早發生相對少見;他回憶,2016年年初超強寒流南下之前,前一年年底北極上空也曾出現類似偏早發生的平流層暖變現象,讓中緯度國家都關注未來幾週是否會出現冬季風暴,台灣雖然不在主要影響範圍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被「掃到邊」的可能。
對於外界關心是否會重演「霸王級寒流」,氣象署預報中心副主任羅雅尹強調,平流層增暖並不代表北極冷空氣已經外流,後續是否影響到中低緯度,要視冷空氣南下路徑與強度而定;若主要影響的是其他中緯度區域,對台灣氣溫就不一定會帶來明顯降幅。她也提醒,目前北極冷空氣強度還在累積中,難以在現在就精準預測未來三個月哪一段時間會有冷空氣影響台灣。
此外,羅雅尹也宣布,12月起將正式上線「陸上強風特報鄉鎮燈號服務」,未來發布強風特報時,除了縣市層級資訊外,也會提供各鄉鎮的風勢燈號,協助民眾更精準掌握在地風況。羅雅尹指出,台灣一年四季皆可能受到不同天氣系統影響而出現強風,尤其秋冬東北季風盛行,台南以北沿海、恆春半島及離島地區,常年都有較強風勢,部分區域一年甚至超過180至190天,平均風力達到6級以上。
台灣時常出現強風的區域與天數分布。圖/中央氣象署提供羅雅尹說明,不同風級的影響差異不同,6至7級風出門即可感受到明顯風勢,撐傘可能變得困難;8至9級風時,未固定物品可能被吹落;10至11級風則建議減少戶外活動,大型物品或樹木可能被吹斷;12級以上風勢更容易造成顯著災害,多出現在颱風侵襲或登陸時。
為提醒民眾應對不同風級可能帶來的危害,氣象署將強風特報分為三色燈號,黃燈為平均風6級或陣風8級以上、橙燈為平均風9級或陣風11級以上、紅燈則代表平均風可達12級或陣風14級以上。民眾可透過氣象署全球資訊網或生活氣象App查看相關資訊,及早做好防風準備。
陸上強風特報鄉鎮燈號即將於12月正式上線。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若觀測或預測平均風達6級以上或陣風達8級以上即為黃色燈號,須注意安全。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若觀測或預測平均風達9級以上或陣風達11級以上即為橙色燈號,應避免戶外活動。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若觀測或預測平均風達12級以上或陣風達14級以上即為紅色燈號,多為颱風侵襲或登陸時出現此類致災型強風,應嚴加防範。圖/中央氣象署提供台北/楊宗諺、盧柏璁 責任編輯/周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