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有些波動是自然的,但我們要避免的是劇烈起伏,不論過高或過低。避免血糖大幅變化並不容易,因為許多原因都可能影響血糖穩定,例如藥物劑量過多或不足、脫水、壓力、疾病,以及過量攝取高碳水食物。

營養師 Rebecca Jaspan 解釋道:「吃東西後血糖上升是正常的,無論是否有糖尿病。當血糖上升時,胰島素會被釋放,將血液中的糖分送進細胞,轉化成能量。但若胰島素作用受阻,可能因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分就會停留在血液中,導致長期高血糖,對健康有害。」

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 7 個習慣,糖尿病專家提醒最好避免,以免血糖飆升。

1、忽視壓力

壓力難以避免,但若長期未處理,會嚴重傷害健康。Jaspan 指出:「高壓力會使身體釋放皮質醇與腎上腺素,導致血糖上升並干擾胰島素功能。這種『戰或逃』反應會讓糖分更久停留在血液中。」

營養師 Lauren Plunkett 補充:「長期情緒壓力會演變成慢性壓力,長久下來引發健康問題。」

2、高強度運動

運動通常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糖,但有時劇烈運動反而會讓血糖上升。這是因為劇烈運動會釋放腎上腺素,刺激肝臟釋放葡萄糖。

Jaspan 補充:「此時身體需要更多能量,肝臟會釋放葡萄糖進入血液。」這種血糖上升通常是短暫且正常的生理現象。若有糖尿病或胰島素阻抗,建議多選擇低至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走、皮拉提斯、或中度重量訓練。

3、特定藥物

某些藥物可能導致血糖升高,包括:

.類固醇(glucocorticoids

.抗精神病藥

.心臟藥物(如 statinsβ-阻斷劑、利尿劑)

.免疫抑制劑

.荷爾蒙治療

若有糖尿病,務必讓醫師知道你所有使用的藥物,切勿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

4、水分不足

當身體缺水時,血液中的葡萄糖會更濃縮,導致血糖升高。建議飲水量:女性每天約 11.5 杯(約 2.7 公升),男性每天約 15.5 杯(約 3.7 公升),其中約 20% 來自食物。判斷是否補水足夠的方式之一,是觀察尿液顏色:淡黃色為佳。

5、過量食用「無糖」食品

糖尿病協會提醒:標示「無糖」或「無添加糖」的食品,不代表不含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才是影響血糖的主要營養素。若過量攝取,血糖依然可能飆升。Plunkett 說:「食物吸收會持續數小時,若血糖在餐後與兩餐間都持續升高,就該考慮與營養師討論,以生活方式預防胰島素阻抗。」

6、睡眠不足

熬夜追劇或聽節目雖然愉快,但睡眠與血糖是雙向關係。缺乏睡眠會導致血糖升高,而高血糖也會干擾睡眠,常見於夜間頻繁起夜。

一項研究發現,每晚睡不到 6 小時的人,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研究也顯示,糖尿病患者若睡眠不足,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HbA1C)都會偏高,胰島素阻抗也更嚴重。建議每天維持 7 9 小時的規律睡眠,並固定就寢與起床時間。

7、過度曝曬陽光

頻繁曬太陽會增加曬傷風險,而曬傷常伴隨疼痛。疼痛會促使壓力荷爾蒙升高,間接導致血糖升高。 

8、其他可能升高血糖的習慣

.不吃早餐

.咖啡喝太多

.使用鼻噴劑

.忽略口腔健康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你天天在吃?醫點名「5類食物」以為健康卻害血糖爆衝 全麥吐司、三明治都中招
·晚餐後「做這些事」恐害血糖飆高!專家嚴厲警告 坐著看電視、滑手機也中招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