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覺得胸悶、精神不濟、甚至好像快要喘不過氣,會不會是身體缺氧了?其實大多數情況下,這並非真正缺氧,而是血液循環不佳,週邊血管未充分打開,導致代謝廢物堆積,讓人感到疲倦和氣促。
如果心臟與肺功能正常,一般人很少出現真正缺氧的情況。反而,稍微運動一下,例如走路或伸展,血液循環改善後,人會精神好轉,肌肉也不容易痠痛。
人體循環與運動
人體靜止時,約有80%的週邊微血管處於閉合狀態,組織廢物容易堆積,例如乳酸積聚會造成肌肉酸痛。運動能促進微血管打開,加快血液循環,清除廢物,輸送氧氣,使人精神變好。
中醫角度:氣滯血瘀
中醫認為,胸悶、常打呵欠、精神不濟可能屬於氣滯血瘀或肝氣鬱結。長期情緒壓力會導致氣滯,使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佳,形成惡性循環。
中醫調理建議:
活血藥材:川七、紅景天、丹參等,可促進血液循環。
補氣藥材:黃耆、四君子湯等,幫助提升身體氣血。
解鬱藥材:陳皮、玫瑰花、茉莉花、郁金、香附、佛手等,舒緩肝氣鬱結,改善情緒壓力對血液循環的影響。
增進血液循環的方法
運動:有氧運動是最有效的方法,不在於吸入多少氧氣,而是促進微血管打開、血液流通,提升新陳代謝。
腹式呼吸:深層呼吸可擴張肺泡,提高氣體交換效率,同時促進橫隔膜運動,類似隨時在做運動。
自我放鬆:學習釋放壓力,降低緊張情緒,有助改善血液循環和氧氣利用效率,對過度換氣症候群患者尤其重要。
避免過度依賴保健品:市面上強調補氧的產品,其實主要作用是促進血液循環,真正的解決方法仍是運動與放鬆。
總結來說,胸悶、精神不濟、常打呵欠,多半不是缺氧,而是血液循環不良。透過運動、腹式呼吸、中醫調理及壓力管理,能有效改善症狀,讓身體更有精神,也更健康。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喝1種酒能改善心肌梗塞!而且自己釀就可以,還能幫助恢復疲勞和美容
.心肌梗塞逾半數送達醫院前死亡! 關鍵1分鐘「使用1物」九成病人都可成功轉變回正常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