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布,一批農藥殘留超標的進口蔬菜名單,不少消費者看完後慶幸只買台灣青菜,不過菜販廖炯程卻提醒,這類進口蔬菜往往並非直接上桌,而是以加工型態進入日常飲食,民眾以為沒吃,其實每天都可能吃到。

打碎.切絲.加工「模糊地帶」 消費者恐無從得知

新鮮進口蔬菜全在邊境被攔截,近期食藥署公布邊境查驗不符規定名單,來自越南的高麗菜、羅曼萵苣,和來自澳洲的羽葉甘藍等蔬菜,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全數退運或銷毀。不少民眾慶幸青菜只買國產,但菜販廖炯程示警「你以為沒吃,其實天天在吃」,因為大量進口高麗菜,被打碎、切絲、加工後變成炸豬排旁的高麗菜絲,或是水餃、鍋貼裡頭的菜餡,直呼這就是最可怕的加工模糊地帶,來源標示幾乎消失,消費者根本無從得知。

菜販曝蔬菜加工的「模糊地帶」,消費者無從得知。圖/台視新聞製圖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羽衣甘藍因為是生的,所以風險很大,建議都要煮熟,如果站在防止農藥的立場上,當然自己包、買來時好好清洗,降低農藥的風險效果會較好,並建議菜類都盡量不要生食。保健營養學系退休教授施明智指出,有一些國外可以用的農藥台灣不一定能用,有些進口的蔬菜就會有農藥超標的情況。

防吃下農藥!加工品挑選大廠牌 清水確實清洗

食藥署持續在邊境把關,但一旦進入加工產業鏈,消費者該如何自保?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表示,如果為了安全起見,你就選擇大品牌,正式的工廠它都有洗菜的SOP,施明智教授也提到,部分比較有規模的加工廠,自己也會做一些農藥的快篩,甚至是會抽樣送檢。學者們建議,加工食品最好挑選獲得政府認證的大廠牌,也可自行用清水確實清洗,才能吃得更安心。

台北/楊祥瑜、林益新 責任編輯/馮康蕙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