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食安事件頻傳,我國目前只有針對資本額3000萬元以上的業者訂定食安監測計畫,不過食藥署公告,從明年開始要分階段擴大,預計有超過3000家製造業者、151家輸入業者都會受影響。
近來台灣發生寶林茶室中毒案、黑心大腸事件等食安事件,讓大家食不安心,根據食藥署現行規定,只有超過3000萬以上的資本額的食品業者,才需要訂定食品安全監測計畫自主檢驗。
不過為了加強食安把關,食藥署將擴大食安監測計畫規定,包含製造、加工、調配業者,第一階段自2026年起,針對招收5名以上的作業員工、且資本額2000萬以上未達3000萬元的業者;第二階段自2027年起,則擴大到招收5名以上作業員工、資本額1000萬元以上未達2000萬元的業者;第三階段自2028年,再擴大到5名以上作業員工、資本額未達1000萬元的業者,都要訂定食品安全監測計畫。
另外,有商業登記、公司登記、稅籍登記或取得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資本額3000萬元以上,同步自明年元旦實施食安監測;而針對有殼蛋、花生等其製品輸入業者,在邊境檢驗不合格2次,明年就必須實施自主檢驗。
根據食藥署試算,明年起一路到2028年,預期有超過3000家製造業者、151家輸入業者都會受影響。
台北/魏于恬 責任編輯/張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