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在國慶大典中宣布提出新的國防特別預算,打造「台灣之盾」防空系統。未來將整合國內自製研發,與對外採購的各項飛彈系統,建立「全區全域」的防空線。但軍事專家坦言,整合初期需投入龐大的經費與時間成本,是大考驗,對此傳出總統府預計在年底向國人報告國防特別預算相關期程內容。

仿以國鐵穹系統&美國金穹計畫 「台灣之盾」細項一次看

國慶大典上,總統賴清德再展現守護家園決心,仿效以色列鐵穹系統與美方金穹計畫,宣示加速打造「台灣之盾」,建構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保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台灣版本的「台灣之盾」,在高高空防禦將使用今年國防展首度亮相的強弓飛彈,攔截高度突破70公里;中高空域則有現有天弓飛彈與愛國者飛彈;中低空防禦部分,除了陸射劍二飛彈外,還有已向美方採購的「國家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

「台灣之盾」分層防空系統細項。圖/台視新聞

串聯強弓、天弓、美NASAMS飛彈 整合成本恐成挑戰

但串聯我國研發與對外採購的防空飛彈,整合各項系統恐怕也將是挑戰,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林穎佑指出,把不同的飛彈發射系統,以及火控雷達進行高度整合,技術上絕對可行,但還要考量成本和雙方在合作時願意提供多少資料,這些也是關鍵。

考量經費成本,目前對美採購的「地對空飛彈系統」確定已納入115年度國防預算當中。只是像以色列鐵鐵穹系統預估一組就要約一億美元,即便賴總統宣示國防預算2030年前逐步達到GDP的5%,恐怕還是不足。府方也預計在今年底之前,向國人報告國防特別預算。

台北 /蔡昀彤、黃偉財 責任編輯/施佳宜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