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於9月23日發生溢流,由於地形險峻、無法直接抵達,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9月30日派出9人探勘隊徒步深入山區進行後續監測,歷經5天才抵達湖區。
過程艱鉅! 隊員曝粉塵難呼吸、落石泥沼威脅
隊員形容當時情況,表示只要輕觸樹木、草叢就會揚起煙塵。圖/翻攝自Threads uang__tasqusalaz隊員形容,沿途瀰漫大量粉塵、呼吸困難,輕觸樹木或草叢就揚起煙塵,當下切至海拔約1000公尺時,幾乎連太陽都看不見;靠近湖區時泥沼鬆軟、山邊易有落石,環境極為險峻。畫面曝光後,不少網友直呼「宛如末日場景」。


靠近湖區時泥沼鬆軟、山邊有落石掉落,環境相當險峻。圖/翻攝自Threads uang__tasqusalaz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藉由這次探勘能掌握陸路前進的地形地貌與湖區狀況,後續將蒐集相關資料,回程後評估未來進入湖區的可行性。林業保育署補充,由於山區通訊中斷,詳細狀況須待11天任務結束後才能完整回報。
搏命5天! 蓄水量590萬噸壩體穩定度「仍不足」
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最新航拍監測,研判壩體穩定度仍不足。圖/翻攝自Threads uang__tasqusalaz而根據4日最新航拍監測資料,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水位高程為1020.4公尺,湖區面積約12.6公頃,蓄水量590萬噸,壩體穩定度仍不足。
土木技師拱祥生指出,現場壩體結構不穩、危險性相當高,粉塵除了影響視線外,吸入也可能危害健康。他表示,佩服探勘隊的毅力與專業精神,但設備應該準備得更齊全,並可結合科技輔助。
9人探勘小隊預計於今(5)日折返,這次任務的目的,是為未來監測、勘查與工程規劃提供基礎資料。
花蓮/林品瑄、林益新、陳勁曄 責任編輯/周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