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部次長林德柏格(Luke Lindberg)率團訪台,總統賴清德表示,台灣未來4年將向美國,採購高達100億美元的農產品,美方則將開放台灣鳳梨銷往美國市場。對此,專家提醒,大豆、玉米可能涉及基因改造,美牛恐有瘦肉精等問題,消費者仍有疑慮,加上進口規模擴大,勢必會讓國內農產品面臨競爭壓力。
賴總統:盼強化台美農業創新 提升糧食安全
賴總統30日下午接見美國農業部貿易及對外農業事務次長林德柏格,總統指出,台美雙方業者簽署採購意向書,台灣業者規劃在未來4年採購100億美元的黃豆、小麥、玉米及牛肉等美國農產品,希望藉由輸入高品質飼料用原物料,加速我國畜產業生產效率,提升台灣糧食安全。
對此,有玉米農民覺得影響並不大,因為台灣自己種的,給自己的畜牧吃都已經不夠了。不過,有大豆產農憂心,便宜的進口豆會壓縮到整個銷售空間,看政府能否也提供採用國產大豆的商家相關補助。
促美農產品出口 美農業部次長推廣美國雞肉
而美國農業部次長林德柏格睽違一年訪台也帶來好消息,強調將開放台灣鳳梨銷往美國市場,此外,也趁機大力推廣「美國雞肉」,希望台灣多食用美國雞,包含雞肉、雞翅、雞腿等。
不過,外界擔憂,倘若政府承諾開放進口美國雞肉,甚至將關稅從20%降至0%,台灣雞農恐怕面臨龐大競爭壓力。專家指出,進口美國農產品勢必會對本土產品帶來威脅,但若能維持高品質,提升產品價值,也能吸引消費者買單。另外,台灣水果在國際上具有優勢,政府應積極拓展,替台灣爭取更多外銷空間!
台北、雲林/林品瑄、余苓瑀、蔡佩旻 責任編輯/陳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