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林業署長林華慶。圖/行政院提供
農業部林業署長林華慶。圖/行政院提供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因強颱樺加沙帶來豪雨影響,導致壩體溢流,釀成多人死亡罹難的重大災情。針對外界對堰塞湖應變處置的質疑與政治攻防, 農業部今(25)日公開還原整體應變時序,並指出9月21日起「八度發細胞簡訊」通知民眾避難,強調相關單位自災情初期即迅速啟動應變機制,積極防範災害擴大。

林保署公布堰塞湖應變時序 早在8/12就在4地召開說明會

農業部林業署長林華慶指出,林保署花蓮分署於7月26日第一時間成立「堰塞湖應變小組」,完成災情查證,並通報下游地區提高警覺。為掌握堰塞湖狀況,空勤總隊於7月26日、27日及8月4日三度派遣直升機空勘,並於壩頂降落評估裝設水位計的可行性。林保署航遙測分署也自7月26日起執行17次航拍任務,完成影像解算與立體建模,精算蓄水量與水位上升速率。

7月26日至8月3日期間,林保署完成堰塞湖量體分析、風險初步評估及防災預警機制建立;8月1日召開專家會議,研商應變重點。8月7日,林保署副署長率隊現勘並拜會花蓮縣政府,協調撤離機制。花蓮縣府秘書長當場指示由消防局主責協調應處。8月12日,林保署舉行第一次專家諮詢會議,當日花蓮縣府因應楊柳颱風啟動預防性疏散,完成697人撤離。8月12日至15日,林保署在萬榮、光復、鳳林三地舉辦四場地方說明會。

農業部於8月27日成立堰塞湖專案小組,設立三個工作分組,規劃工作項目與管控時程。8月28日召開河道疏濬協調會,設定9月底前完成60萬噸疏濬目標。9月8日,專案小組決議針對不同天候情境訂定警戒標準,適時發布警訊。9月9日內政部召開會議,討論地震震度超標後的警戒與警報機制。9月11日林保署再召開研商會,決定由縣府消防局負責超震度時的細胞簡訊發送。

堰塞湖應變處置時序。圖/農業部提供

颱風應變階段 9/21通知避難、9/22發布紅色警戒

進入樺加沙颱風應變階段後,9月21日花蓮分署發布緊急通報,宣布進入黃色警戒,建請花蓮縣災害應變中心整備;9月22日上午7時發布新聞稿與通報,提升為紅色警戒,建請縣府立即執行強制性撤離與應變作業。9月23日當天共發布7次紅色警戒通報,逐次提醒水位接近壩頂、即將溢流,並於15時發布最終通報,確認溢流發生,要求下游警戒區居民立即遠離河道、展開避難。

隔日9月24日14時,花蓮分署再次發布通報,指出紅色警戒尚未解除,呼籲民眾勿靠近馬太鞍溪周邊區域。

在發送細胞簡訊方面,政府自9月21日至24日共發送8則細胞廣播簡訊,提醒民眾配合避難。發送時間為,9月21日上午11時;9月22日上午7時、9時、12時30分;9月23日上午6時、15時、16時30分;9月24日14時20分。內容均提醒民眾配合政府指示,儘速撤離、遠離危險區域。

農業部強調,整體應變作業依科學監測與專家研判推進,通報機制與地方協調作業也於事發前已啟動,將持續公開說明應處流程,澄清不實指控,確保社會大眾理解事實並共同做好防災工作。

堰塞湖應變處置時序。圖/農業部提供

責任編輯/蔡尚晉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