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是否曾經歷過月經來臨時如撕裂般劇烈疼痛,必須一天服用3至5顆止痛藥才能勉強度過?26歲的女性患者從13歲初經開始即有嚴重經痛,經期左、右下腹及雙側鼠蹊部劇痛,伴隨宮縮痙攣與抽痛,症狀常在月經前兩天即持續發作。近期痛經加劇,被西醫診斷為「子宮肌腺症」,月經期間需大量服用止痛藥,並合併經前焦慮、疲倦、乳房脹痛、月經不規則、腹瀉及經血帶血塊等多種症狀。
經痛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
經過中醫辨證診斷為肝鬱化火、脾虛濕盛、氣滯血瘀,經服用龍膽瀉肝湯、加味逍遙散、香砂六君子湯等方劑約一個月後,經痛明顯緩解,生活品質大幅提升,患者感謝治療,表示不再因痛經前恐懼而提早服用止痛藥。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謝秉芮說明,經痛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前者與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素升高導致子宮收縮有關;後者則因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骨盆病變引起。中醫強調「調達臟腑氣機」,以寒熱並用、陰陽調和,促進氣血流暢,化瘀通絡,從根本調理經痛與相關症狀。
中醫古方能緩解經痛
古方如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溫經湯等廣泛應用於經痛,中醫院所也提供加味四物湯即飲包,針對虛證調理月經不順及疼痛。實證研究指出,中藥不僅能抗發炎止痛,還能活血化瘀,降低內膜異位症復發及不孕風險。
謝秉芮補充,患者經過中醫治療後,視覺類比量表疼痛從10分下降至2至3分,止痛藥用量大幅減少,McGill疼痛量表及經前症狀焦慮量表也顯著改善,不僅減輕了經痛,更提升了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不吃甜卻還是血糖高? 營養師揪「這3種你以為健康的食物」惹禍:全麥麵包入列
·身體冒「6表現」代表血糖太高了!醫:都是常見症狀 皮膚癢、感冒長時間中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