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增長,聽力會逐漸退化。剛開始時,可能只是偶爾聽不清楚對方說話,電視音量越開越大;若不加注意,情況可能惡化,甚至在馬路上聽不到車輛喇叭聲,影響安全。此時,就應考慮配戴助聽器。
聽覺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功能,從與人溝通、聊天,到完成日常生活起居,都仰賴聽力。因此,一旦發現聽力下降,就應積極就醫,恢復最佳聽力狀態。
聽力檢查才能客觀判定
人耳由外耳、中耳及內耳構成,聲音經外耳收集、振動耳膜,再透過中耳的三個聽小骨傳至內耳,由耳蝸內的聽覺毛細胞接收聲波刺激,轉換成電位訊號,經聽神經傳至大腦,產生聽覺。
聽力好壞需透過檢查才能客觀判定,最常用的是「純音聽力檢查」。檢查時,病患在標準隔音室內,聽力師會以單音測試不同頻率的最小聽力,一般正常聽力最小可聽到25分貝。
聽力缺損程度不同,需分級處理
日常常說的「聽力不好」,其實涵蓋耳聾或耳背,但兩者在程度上有差別。所謂「耳聾」,指即使聲音達80~90分貝仍聽不到;「耳背」則是輕度聽力障礙。現代較中性的說法為「聽力損失」或「聽力缺損」。
聽力缺損依程度分級,檢查包括500Hz、1000Hz、2000Hz及4000Hz等四個頻率。若兩耳四個頻率平均低於55分貝,屬輕度聽力障礙;55~70分貝為中度;70~90分貝為重度;90分貝以上為極重度。新制還需考量其他因素,才能判定是否符合殘障標準。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有圖慎入】超長耳屎塞耳道害耳鳴、聽力下降! 醫點名「7種人」最好定期清:常戴耳機注意
·醫示警「耳朵有1情況」恐是失智前兆! 變得愛生氣、發呆、不說話也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