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小淳平時愛漂亮,習慣把指甲兩側剪得很短,又常穿前端緊繃的高跟鞋。某天出門時不慎踢到大拇趾,指甲邊緣深深嵌入旁邊肉裡,立刻紅腫滲血,走路像被針扎般痛得直冒冷汗,隔天指甲下甚至冒出大片膿皰。
急忙就醫後,醫師診斷為急性甲溝炎,進行局部清創引流並搭配口服抗生素,治療兩週後腫脹才明顯消退。
雖然小小指甲看似不起眼,但它保護手腳、減少細菌入侵,也協助完成精細動作。奇美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王羽安提醒,甲溝炎是門診常見的指甲疾病之一,原因可能包括外傷、習慣性咬指甲、長期接觸水或化學刺激物、黴菌感染、藥物副作用或捲甲。若不及早處理,疼痛與感染不只影響生活,還可能導致長期變形或手部功能受損。
千萬別輕忽!甲溝炎原因多、治療需對症
1.甲溝炎的成因千百種,必須由醫師詳細評估,對症下藥才能一次到位。拖延不治會讓治療變得更棘手,疼痛和感染也會加劇。
2.日常護理才是預防關鍵
修剪方式就非常關鍵
王羽安醫師強調,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指甲未發炎時,修剪方式就非常關鍵:
1.剪指甲應從中間往兩側修整,避免剪得太過靠邊,防止甲板嵌入甲摺。
2.若甲摺已腫痛,可用紙膠帶將甲摺拉開,減少與甲板的接觸。
3.穿寬鬆鞋襪,減少大拇趾承受過多壓力,避免上坡或劇烈運動。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愛咬指甲、剪指甲常流血? 除了不美觀,這後果比你想的還要更嚴重
.腳指甲邊緣痛、嵌進肉小心擠出「凍甲」! 醫揭「5個惡性循環動作」:剪短也不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