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小穎從青春期起,身上就不斷出現疼痛膿瘍,與哥哥姐姐的情況雷同,家人以為只是「青春痘」或「粉瘤」,沒想到竟是長達20年未診斷的「化膿性汗腺炎」。發作時如針刺劇痛、1天最多10處爆膿,讓他不敢穿淺色衣服、不敢久坐、不敢伸展。他感慨說:「這種病,不是忍一忍就會好,找到正確治療才是關鍵。」

「蟻窩型膿瘍」折磨人 平均確診時間長達7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皮膚外科主任趙曉秋指出,化膿性汗腺炎是皮膚科最棘手的慢性發炎性毛囊疾病之一,好發於腋下、腹股溝、臀部、會陰部、女性乳房下方等皮膚皺褶處,初期多被誤認為青春痘,但實際上病灶會反覆爆膿、互相串連、甚至形成「蟻窩狀瘻管」,導致嚴重感染、異味與劇痛,嚴重影響生活。

與青春痘的差別在於「部位」與「反覆性」

青春痘:臉、胸、背等皮脂腺密集處,治療效果佳

化膿性汗腺炎:腋下、胯下等摩擦部位,6個月內易反覆發作

 

台北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許多病友因為病灶部位私密、不敢就醫,平均需7.2年才確診。且大多確診時,病灶已互相連通、滲膿滲血並伴異味,連坐立都不適。病友常需使用紗布、夜用衛生棉或甚至尿布止漏,嚴重降低生活品質與自信。

擺脫反覆開刀惡性循環

臺大醫院皮膚保健及外科主任廖怡華醫師說明,化膿性汗腺炎雖無法根治,但已可透過「階段式治療」有效控制病情:

 

 

傳統手術如切開引流,能暫時緩解,復發率較高;全面切除手術雖復發率較低,但風險高、復原時間長,可能產生感染、血腫等併發症。生物製劑作為蛋白質藥物,能抑制發炎因子,是現行控制化膿性汗腺炎最具前景的治療方式。臨床研究發現:使用生物製劑4個月後,約4成病友明顯改善,75% 病患在治療期間未再爆發,需要接受手術的比例低於4%

今年7月起,生物製劑正式納入健保給付,預估將造福至少500名中重度病患,減少手術次數、降低復發風險,助病友回歸正常生活。

化膿性汗腺炎不只是皮膚問題 還會影響全身健康

廖怡華強調,化膿性汗腺炎不只影響外觀與疼痛,還可能合併多種全身性疾病,包括:

1.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

2.脊椎關節炎、發炎性腸道疾病

3.憂鬱症、焦慮症、失眠等心理疾病

因此,早期就醫、找對專科(皮膚專科),並建立完整的治療策略與長期追蹤,才是病友重拾生活品質的關鍵。

別再忍痛拖延!反覆爆膿青春痘

若在腋下、胯下、臀部、會陰等處,經常出現紅腫、化膿、刺痛結節,6個月內反覆兩次以上,就應懷疑化膿性汗腺炎。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呼籲民眾提高病識感,遇到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避免病情惡化。透過早期診斷、正確治療,不僅能減少疼痛,也能阻斷共病與手術風險,找回原本的生活與自信。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腋下、鼠蹊部青春痘常復發,竟然是化膿性汗腺炎,跟青春痘無關? ft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廖怡華教授
.南韓明星李洪基透露罹患1疾病長達18年,每天隨身攜帶10件內褲,嚴重會流膿,但與青春痘無關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