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聽到一句話:「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話不只是廣告詞,從西醫觀點來看,當肝臟發炎,像GPT、GOT等指數會上升,確實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而中醫則從「臟腑功能」的角度來理解肝,並不單純等同於西醫的肝臟器官。
晚睡真的會「傷肝」嗎?
中醫師黃千瑞指出,根據《黃帝內經》:「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中醫所指的「肝」如同一軍隊的統帥,不僅關係生理調節,也主導情緒與決策。舉例來說,「肝喜條達而惡抑鬱」,代表肝氣暢通有助於心情開朗,一旦肝氣鬱結,就容易產生煩躁、易怒、頭脹、胸悶、口苦等不適,甚至連帶影響生殖系統,可能引起月經不調、乳房結節、甲狀腺異常等問題。
許多人擔心晚上沒在11點前睡覺會傷肝,這說法其實與中醫「子午流注」理論有關。根據經絡氣血運行,晚上11點至1點屬於膽經活躍時間,凌晨1點至3點則是肝經當令。雖然不是11點睡就會馬上「傷肝」,但若能在此段時間好好休息,有助於肝膽獲得充足修復,有利身體整體調節與排毒。
中醫養肝3招 讓肝氣順、身心輕
1. 按摩太衝穴,平肝疏氣
太衝穴位於足背第1、2腳趾間交界處約一公分凹陷處,每天按壓可幫助降肝火、改善頭暈頭痛、血壓偏高與排便不順等症狀。
2. 菊花枸杞茶,清肝明目
菊花具有清熱作用,枸杞則能滋陰補肝,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若長時間看手機、電腦、熬夜,導致眼睛疲勞、乾澀、視力模糊,可適時飲用菊花枸杞茶舒緩不適。
3. 絞股藍代茶飲,調脂解鬱
被譽為「南方人蔘」的絞股藍,含有類似人蔘的皂甘成分,性味甘涼,有助清熱解毒、去濕降火,尤其適合熬夜多、口苦口臭、容易疲倦的濕熱體質族群。搭配山楂沖泡,還能幫助調節血脂。
養肝護身 從日常做起
黃千瑞強調,想要肝氣順、情緒穩,除了注意休息、睡眠,保持樂觀心情、適當疏壓也很關鍵。透過中醫調養與生活習慣改善,肝的健康不再是黑白人生的關卡,而是活力生活的起點。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別以為老人家人才會貧血,青少年缺鐵恐影響智力和運動發展,小兒醫建議多攝取3食材
.臉色暗沈蠟黃,醫大推「必吃4超級食物」提升氣色! 這1種魚還能改善皮膚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