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子宮肌瘤與子宮息肉是育齡女性最常見的兩種子宮良性病變,其中,子宮肌瘤是由子宮肌肉層產生的纖維化病變;而子宮息肉則源自子宮內膜層的血管與腺體異常增生。這兩種病變雖然大多為良性且無明顯症狀,但在部分女性身上仍可能出現不適或影響生育。

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主任陳國瑚指出,無論是子宮肌瘤或子宮息肉,都可能造成以下問題:

*經血過多

*經期不規則或經間出血

*骨盆壓迫感

*影響受孕或導致不孕

特別是當病灶位置靠近子宮腔中心時,更可能妨礙受精卵著床,進而影響受孕成功率。

有症狀不等於一定要手術

值得放心的是,多數子宮肌瘤與息肉沒有明顯症狀,且即使有症狀,也不一定需要手術治療。治療方式會依據肌瘤或息肉的大小、數量、位置與症狀嚴重程度進行評估,選擇保守觀察、藥物治療或手術介入。

但如果正在規劃懷孕,或有月經異常、經血過多等症狀,建議及早接受婦科檢查,透過超音波或子宮鏡等方式進一步診斷與追蹤,才能降低不孕風險,保障生育健康。

過大、生長快,就得考慮開刀

子宮肌瘤的診斷方法很容易,利用陰道超音波(或腹部超音波)就可以將大部分1公分以上的肌瘤診斷出來。

絕大部分的婦女是無症狀的,因此只需要追蹤觀察(一年至少追蹤一次)即可,但是如有症狀產生,像是經血量過多,可考慮先以藥物治療,如止血藥、黃體素、避孕藥等;若藥物治療失敗且症狀持續,或子宮肌瘤過大(超過6公分以上)或是生長快速,有變癌性的可能發生,就需要立即開刀。

可能造成不孕的2種情況

部分子宮肌瘤可能會讓女性不易受孕,或受孕後不易著床,最主要有兩種情況:

1、突出於子宮腔的黏膜下肌瘤,會影響受精卵著床,因此容易造成不孕。若還要懷孕,醫師會建議先努力懷孕,如果試過一段時間仍不能懷孕或懷孕後容易流產,才考慮手術治療。

2、若子宮肌瘤長在受精卵容易著床的位置,假如還要懷孕,就算是間質肌瘤(而不是黏膜下肌瘤)、或是只有1公分的黏膜下肌瘤,都要切除,否則會影響著床,不利繼續懷孕。

手術方式選擇多,分冷刀、熱刀兩種

陳國瑚指出,去除子宮肌瘤或是子宮息肉的方式,一般是用傳統電燒手術,是利用熱能量產生電能刮除組織,需要使用葡萄糖水或電解質液體取代生理食鹽水來配合手術;優點是可以快速移除病灶,可搭配腹腔鏡或子宮鏡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快,缺點是電燒刀溫度高,容易產生熱擴散,可能傷害正常子宮組織,影響日後懷孕機會,或造成子宮內膜沾黏等問題。

近年來興起的冷刀手術技術,相對於俗稱熱刀的傳統電燒手術,冷刀採用物理性剪切方式來移除病灶,不需通電、不產生高溫,大幅降低對子宮內膜的熱傷害與術後發炎反應。對於有生育計畫的女性而言,冷刀的的優勢能保留子宮內膜的完整性與功能,並降低沾黏與內膜破壞的風險。

與科醫師詳談,選擇適合手術方式

陳國瑚表示,雖然冷刀手術能有效改善熱刀可能帶來的熱傷害問題,降低子宮內膜損傷與術後沾黏風險,對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而言是一大進步,但這項技術仍有其侷限。目前市面上的冷刀裝置大多採用線圈或電動刨刀設計,主要適用於切除子宮息肉,但對於子宮肌瘤的處理效果有限。

針對冷刀無法處理的子宮病灶,現在已有一種手術系統問世,具備可更換接頭的模組化設計,能根據病灶類型調整切除工具,能處理包括子宮肌瘤在內的多種子宮腔內病變。

陳國瑚提醒,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應根據病灶類型、大小、位置與個人需求(如是否有生育計畫)來決定,建議與婦產科醫師詳談,根據個別情況進行評估,以達到最理想的治療與術後效果。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她子宮肌瘤狂長!醫搖頭「1飲食習慣」害的 進補藥膳吃錯也會愈長愈大
·懷孕發現子宮肌瘤,剖腹產可以順便切除肌瘤嗎? 婦產科醫揭「1風險」:會致命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