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芽的蔬果常讓人疑惑,到底能不能吃?尤其是馬鈴薯和地瓜這兩種常見食材,發芽後的安全性差異很大。了解它們的植物特性與毒性,有助於我們在日常飲食中避免健康風險,也不錯過美味。
◎馬鈴薯發芽毒性大增
馬鈴薯是茄科植物,含有天然毒素茄鹼。當馬鈴薯發芽時,茄鹼含量會增加5至6倍,食用後可能引起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頭痛等中毒症狀。茄鹼無法被加熱破壞,因此無論煮熟與否,只要吃到發芽馬鈴薯,都有中毒風險。更重要的是,發芽後的馬鈴薯即使去除芽眼,茄鹼仍遍布全塊莖,整顆都不可食用。
◎地瓜發芽無毒但口感變化
地瓜屬旋花科植物,不含茄鹼或其他有害毒素,發芽後仍可安心食用。因為地瓜是植物的根部,發芽時養分集中供應給芽,導致地瓜本身含糖量降低,口感會變得較乾、較鬆且不如原本甜美。去除芽部後仍適合食用。
馬鈴薯發芽有明顯毒性,必須避免食用;地瓜發芽則無毒,但口感會有所改變。了解這些差異,能幫助我們安全享用食物,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買到地瓜不甜?日本主婦教「1密技」甜度立刻飆升 口感也更濕潤
·90%的人蒸地瓜都濕爛! 蒸地瓜技巧大公開:不濕爛、不皮破,鬆甜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