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空(Air India)一架原定自阿默達巴德(Ahmedabad)飛往倫敦的波音787夢幻客機,上月墜毀釀260人罹難。根據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Aircraft Accident Investigation Bureau)初步報告,外界關注是否有機師在起飛不久後關閉引擎燃油,導致飛機陷入難以挽救的狀態。
這起重大事故震驚全球,也再度引爆一項航空業延宕多年的爭議,「是否該在駕駛艙內加裝攝影機」,輔助語音與飛行資料紀錄器,協助釐清事故真相。
支持者強調有助還原真相 駕駛艙錄影引爆飛安與隱私爭議
根據《路透社》報導,支持駕駛艙內加裝攝影機的一方主張,影像紀錄能補足現有設備無法還原的駕駛行為與精神狀態,對調查至關重要。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總幹事、前航空公司機師沃爾什(Willie Walsh)指出,「就目前掌握的有限資訊來看,若能補上駕駛艙錄影,將有助於釐清事故是否涉及機師心理健康問題。」
空安專家約翰·南斯(John Nance)則直言,「在隱私與安全的天秤上,應明確傾向後者。保護乘客,是神聖的責任。」
另一名空安專家布里克豪斯(Anthony Brickhouse)則表示,他個人支持加裝攝影機,但也坦言,商業機師對此確實存有疑慮。他指出,若當時印度航空該班機具備影像紀錄,「許多問題或許早已迎刃而解」。
直升機事故揭人為疏失 駕駛艙錄影助釐清真相
澳洲有一起先例凸顯錄影的重要性。2023年,一架Robinson R66直升機在飛行中解體,機上僅有機師1人不幸罹難。
澳洲運輸安全局(ATSB)公布的最終報告指出,機師當時長時間進行與飛行無關的行為,包括使用手機與飲食,並強調駕駛艙影像在釐清事故真相上「具有無價價值」。報告於印航事故18天後發布,並讚揚該機型原廠預先安裝攝影機,鼓勵其他廠商仿效。
駕駛艙錄影惹隱私疑慮 美機師工會與專家齊反對
但反對聲音同樣強烈。美國兩大機師工會APA與ALPA均表達反對意見,認為現有的語音與數據紀錄器已足以釐清事故原因,加裝攝影機不僅意義有限,還可能侵害機師隱私、成為懲處工具。
APA發言人塔傑(Dennis Tajer)指出,呼籲加裝駕駛艙攝影機的聲音,可以理解是來自於「事故發生後對真相不明的壓力與焦慮」。他表示,雖然能理解「資訊越多越好」的初步反應,但現有的語音與飛行資料紀錄器,已足以釐清事故原因,因此沒有加裝攝影機的必要。
ALPA發言人則表示,若要提升飛航安全,應優先強化現有系統的資料品質,而非增設駕駛艙攝影機。
前ALPA安全主席考克斯(John Cox)表示,加裝駕駛艙攝影機若能在全球獲得高度保密保障,可以理解支持的理由,但實際上要達成這點非常困難。他也警告,若影像遭外流,導致機師死亡畫面被媒體播出,「那絕不是罹難者家屬應該經歷的事」。
主流製造商未表態 攝影機爭議難有突破
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拒絕透露客戶是否能選購駕駛艙攝影機;空中巴士(Airbus SE)則未回應置評請求。
儘管各界對於是否加裝駕駛艙攝影機看法不一,支持者認為這是強化飛安的關鍵一環,反對者則擔憂隱私權與影像外流風險,隨著重大事故頻傳,未來相關爭議恐將再度浮上檯面。
責任編輯/周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