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公布的113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43年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其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不少民眾會自費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但現在卻發生「過度診斷」的狀況!

有醫師分享一名個案,45歲的陳先生在美國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發現肺部有一顆1.1公分的結節,看了兩名醫師都認為不用開刀,但陳先生不放心,回台灣後到四家大醫院掛了五位胸腔科醫師的門診,其中兩位醫師建議立即開刀,另外兩位醫師建議觀察三個月,看結節是否變大,而第五位醫師看到最新影像報告時,發現那顆結節已經消失!

澄清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杜承哲說明,「如果說是一公分左右,或是小於一公分的,比較早期的結節,確實有百分之10,或是更多一點點的情況,可能在第一次追蹤的時候就不見了,這樣的情形當然不用開刀,我們利用追蹤可以幫我們分辨,一定程度的良性的結節」。

民眾會自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卻發生醫師「過度診斷」狀況。圖/台視新聞製圖

民眾花錢受罪! 逾5成肺結節手術「過度診斷」

國泰醫院呼吸胸腔科教授蔡俊明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成為肺癌篩檢的標準工具後,不需開刀卻被安排手術的案例愈來愈多,國內可能有超過五成「肺結節切除手術」都屬於「過度診斷」,不少民眾花錢受罪白白做了手術,術後還可能導致呼吸功能受損等後遺症,公衛學者甚至以「人禍、醫療公害」等形容詞比喻此亂象!

杜承哲表示,「確實可能在醫師之間,有一些意見分歧的情況,長期開下來的肺結節裡面,癌症的比例應該要超過8成5,這樣才表示說你打的很準,你該開的盡量把它開掉」。

專家表示可能有超過五成肺結節切除手術,都屬於過度診斷。圖/台視新聞製圖

學者籲健保署嚴格把關 要求醫師回報「切片結果」

學者建議,健保署要嚴格把關,要求執行手術的醫師回報「切片結果」,不要讓肺結節切除手術成為醫院營利項目的一部分,才能避免民眾白挨刀。

 台北/劉芝宇、王秋明 責任編輯/蔡尚晉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