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今(9)日公告,將對漢翔、經緯航太等8家台灣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要求相關單位禁止向名單內的公司出口「兩用物項」,而「兩用物項」指的是民用用途與軍事用途。不過軍事專家認為,這些單位早就禁止使用紅色供應鏈的產品,因此中國這項公告是無效的宣示。
對岸出手封殺台灣軍事工業,點名8家公司列入出口管控名單,其中包含漢翔航空工業、經緯航太科技、中科院,仲碩科技公司、國際造船公司、中信造船公司、龍德造船廠以及攻衛公司等8家實體。
中國商務部將8家台灣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圖/台視新聞而這些單位都是台灣重要國防產業,漢翔為台灣唯一一家大型飛機製造公司,生產IDF戰機跟勇鷹機,經緯航太生產飛行載具,中科院是國防科技研發機構,仲碩則是生產無人機設備,國際造船、中信造船跟龍德造船,為台灣3大造船廠,攻衛則是研製防彈衣等軍警用品。
封殺影響大? 專家:早禁用紅色供應鏈產品
中方管制的理由是說蓄意配合台獨分裂勢力,國台辦也說這些公司是「助紂為虐」,必遭依法嚴懲。不過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受訪時認為,這些都是無效的宣示,這幾家公司早就禁止使用紅色供應鏈的產品。
蘇紫雲指出,北京當局這些做法都是相對不智的,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沒有建設性的幫助,而且可能會把台灣越推越遠。
而且刻意選在漢光演習首日出招反制,劍指台灣國防企業,恐怕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台北/蕭秉儀、郭致汎 責任編輯/洪季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