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遠路、久站腳就痛,這是扁平足的一大困擾,扁平足對身體健康會有哪些影響?該如何察覺自己有扁平足?一旦確定,可以矯正嗎?而生活中又該怎麼護理足弓,以減少疼痛的發生?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一般暨骨傷科主任陳科達表示,腳掌內側足弓的功能,主要在走路、跑步時能提供支撐,彈跳時吸收地面震波,也可依地形發揮吸震效果。內側足弓有一個舟狀骨,如果舟狀骨在腳掌骨與腳踝內的連線上就屬正常,若在連線以下就稱為扁平足。

扁平足發生原因包括

1、先天因素

遺傳:目前雖無醫學方面直接證實,但臨床發現很多是和遺傳有關,父母有扁平足,孩子出現機率確實較一般人高。

先天結構異常:患者出生時舟狀骨與腳掌骨比較黏合,形成僵硬性扁平足。還有一種骨頭沒問題,只是韌帶較鬆,導致站立時軟組織無法有效支撐。

2、後天因素

肥胖:體重過重,足弓支撐壓力過大,也會提高扁平足的機會,不過,這仍只是觀察性的研究。

穿鞋習慣:早期家家戶戶普遍經濟不好,鄉下孩子習慣打赤腳奔跑,足部多半沒有過度包覆,足弓肌肉反而較能得到良好訓練;反觀現在孩子生得少,保護得太好,鞋子講究包覆性以及美觀,太合腳、楦頭太小,反而增加壓力,加上缺乏肌肉訓練,很容易造成後天扁平足。

別輕忽扁平足帶來的後遺症

扁平足的人在健康方面的影響為何?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1、增加足底筋膜炎風險:負責支撐的內側足弓塌陷,無法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長時間運動、久站,壓力會往上傳遞,從腳踝、膝蓋到髖關節都可能出現疼痛不適。扁平足患者容易腳跟外翻,所以,鞋底外側磨損比較明顯,腳跟較容易受傷,導致足底筋膜炎,主要因為壓力集中在此部位,足底筋膜炎患者當中,扁平足占很大比率。

2.容易長雞眼:扁平足也較容易長雞眼,因足跟壓力大,某個特定點容易角質增生所致。

3.脊椎側彎:有些發育中的孩子可能因韌帶鬆,膝蓋變弱引起脊椎側彎或骨盆一高一低,孩子自己沒發覺,但家長會發現孩子走路時看起來不平衡,或臀部有點歪斜。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扁平足能改善嗎? 醫推薦「3種訓練」促足弓發育、增足部穩定:腳撿紙也是其一
·不愛跑跳、走路常跌倒可能是扁平足!「腳型發展徵兆」曝 醫忠告「1坐姿」應避免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