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簡單的聲光刺激,就能改善失智症嗎?過去有動物研究發現,40赫茲的「光刺激」能使具有「阿茲海默症」基因的小老鼠,減少「類澱粉蛋白」沉積、改善記憶功能。如今更有人體試驗顯示,輕度失智症長者在接受40赫茲「光照」與「聲音」刺激後,腦室與海馬迴體積維持穩定,延遲回憶的分數也有所提升,整體記憶表現更佳,為失智症治療翻開新的一頁。

每日照光及聲音40赫茲 腦症狀減輕且改善記憶

動物實驗中發現,40赫茲光刺激可誘發阿茲海默症基因小鼠大腦40赫茲節律,減少類澱粉蛋白沉積。圖/台視新聞

失智症防治備受關注,近來網路盛傳「光照療法」可改善失智症,但這樣的療法真的有效嗎?

過去有研究指出,常以40赫茲為代表的Gamma波,與記憶、感知、注意力,以及跨腦區訊息整合密切相關。動物實驗中也發現,針對具有阿茲海默症基因的小老鼠進行40赫茲光刺激,可誘發其大腦出現40赫茲節律,同步活化微膠細胞,進而減少「類澱粉蛋白」沉積,改善記憶功能,而40赫茲的聲音刺激,也顯示出類似的療效。

輕度失智症長者接受每日1小時,為期3個月的40赫茲光照與聲音刺激,發現延遲回憶測驗的分數有所提升,整體記憶表現更佳。圖/台視新聞

看到動物實驗中的潛力,長庚大學研究團隊進一步展開小規模的人類試驗。他們找來15名輕度失智症長者,每日接受1小時,為期3個月的40赫茲光照與聲音刺激。結果發現,這組受試者的腦室與海馬迴體積維持穩定;相較之下,另一組接受白光與白噪音刺激的對照組,則出現腦室擴張與海馬迴萎縮的現象。

更重要的是,接受40赫茲聲光刺激的實驗組,延遲回憶測驗的分數有所提升,整體記憶表現更佳,也為失智症治療翻開新的一頁。

40赫茲助力改善失智 詳細數據待深入研究驗證

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教授謝宗勳指出,未來可朝向「多感官刺激」的方向發展,例如在光刺激之外,加入40赫茲頻率的觸覺或震動刺激,可能帶來更佳效果。

而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教授鄭嘉雄則表示,當患者還保有一定程度的大腦可塑性時,進行相關介入會比較有效。不過,他也提醒,目前針對人類的研究結果尚未達到一致結論,仍需更多科學驗證支持。

台北/陳酈亭、甘而棣 責任編輯/周瑾逸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