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發現,隨著年齡增長,牙齒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潔白透亮,而是漸漸變成暗黃、甚至偏黑的色澤?事實上,從6歲長出恆牙開始,這些牙齒就伴隨著我們吃喝多年,色素沉積自然無可避免,但造成牙齒變色的原因不只一種,以下列出最常見的5大主因:
1. 神經抽除後的牙齒容易變色
曾接受過**根管治療(抽神經)**的牙齒,因內部失去營養供應,會逐漸變黃甚至變黑,這是許多人牙齒「一顆特別黑」的主因之一。
2. 基因問題:天生琺瑯質或牙本質發育不全
部分人因先天性牙齒結構異常,例如琺瑯質或牙本質發育不完全,牙齒較脆、易黃,這種情況常見於小時候就有牙色異常的個案。
3. 藥物影響:四環黴素與氟攝取過量
若懷孕晚期或兒童2~12歲期間使用四環黴素類抗生素,或是攝取過多氟,都可能導致牙齒發育期產生變色或斑塊。這些情況在早期較常見,現在因醫療知識普及而較罕見。
4. 飲食與習慣導致色素沉積
長期喝咖啡、紅茶、可樂、醬油等含色素飲品,或有抽菸、嚼檳榔習慣者,牙齒表面及齒縫間容易堆積色素,時間一久便顯得黃黑不均。
5. 年齡老化:琺瑯質變薄,牙本質顯露
隨著年紀增長,牙齒使用數十年後,外層琺瑯質漸漸磨損變薄,底下本來就偏黃的牙本質逐漸外露,不只讓牙齒變黃,也可能造成冷熱刺激時的酸痛反應,是牙齒敏感的主因之一。
牙齒變色不只是外觀問題,也可能反映口腔健康狀況。如果你也對牙色不滿意,不妨找牙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清潔、噴砂、牙齒美白或其他處理,讓微笑更有自信!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美白牙膏「1成份」恐傷琺瑯質、牙敏感! 食藥署點名「5種人別用」:有你嗎?
·牙醫師驚揭「這5類食物」不知不覺害琺瑯質受損! 麵包、白飯都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