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努力擦保養品,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成分到底有多少真的能滲透到肌膚深層、發揮效果呢?皮膚科醫師李杰年指出,人體的表皮層雖然只有約0.3毫米,但它的屏障功能非常強大,這也意味著大多數保養品的成分,其實只能停留在肌膚表面。

問題在於,如果保養成分進不去肌膚深層,那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可能只能讓肌膚短暫感覺滋潤或滑順,卻無法真正改善像是深層乾燥、敏感、脫皮或油水失衡等問題。也就是說,看起來水嫩的肌膚,其實底層還是乾燥的,久了可能就會出現泛紅、脫屑,甚至容易出油等狀況。

營養成分沒吸收,效益打折扣

如果保養品的活性成分沒辦法順利進入肌膚深層,那對黑斑、細紋、膠原蛋白流失等問題的改善效果就會很有限;像是在術後修復、季節交替肌膚容易不穩定的時候,如果營養無法深入肌底,就會影響修復和舒緩的速度。

再者,許多人花了大錢買精華液或高單價保養品,結果成分只能停留在肌膚表層,吸收率不佳,等於保養效果被打了折扣。因此,李杰年提醒,如果想讓保養品真正發揮作用,深入肌膚底層吸收,需要靠一些專業輔助工具幫忙,才能讓保養投資更有價值。

保養成分導入方式選擇多

皮膚科醫師江紀萱指出,現在市面上常見的導入技術,包括微針、氣動注入、冷凍霧化、紅外線等,這些方法的目的都是幫助保養成分更有效穿透肌膚表層。特別是在做完雷射或光療療程後,再搭配導入儀使用,能加強保濕、美白效果,對肌膚修復也有不錯的幫助。

另外,現在也有非侵入式的導入儀,簡單來說,是運用電穿孔經皮傳輸技術,在不傷害皮膚的情況下,短暫打開肌膚表面的微小通道,讓保養成分能更深入滲透進去,不只是停留在表面。這種導入方式,特別適合幾種人,包括皮膚比較敏感的人、年紀較長、肌膚修復力比較慢的人,以及害怕疼痛或不想接受侵入式療程的人;不只能用在術後修復,也很適合作為日常保養的加強版,幫助保養品發揮更大效益。

防曬與保濕是保養關鍵

江紀萱強調,在日常保養中,防曬與保濕是最基礎,卻也最關鍵的兩個步驟。防曬可以幫助肌膚抵禦紫外線的傷害,避免曬黑、老化,甚至減少斑點與皮膚癌風險,保濕則能維持肌膚屏障的完整性,減少乾燥、脫皮與敏感等問題,讓肌膚更穩定健康。即使是再昂貴的保養品,如果忽略這兩步,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尤其台灣氣候濕熱又變化大,肌膚容易出現油水不平衡的狀況,更需要透過防曬與保濕打好基礎;每天做好這兩件事,就是守護肌膚健康、延緩老化最有效的方式,防曬和保濕做對了,保養就成功了一半。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做錯害癢爆 !醫曝「秋冬皮膚癢5誤區」:不少人狂踩 天天洗澡、用毛巾擦澡都NG
·皮膚癢小心是「6潛在疾病警訊」! 糖尿病、C肝都中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