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指出,最近這一波空氣污染是由境外移入的沙塵暴引起,主要污染物是 PM10,而非一般人熟知的 PM2.5,這是典型沙塵暴影響的特徵;由於 PM10 落塵量大,建議民眾避免在戶外曬衣物,此外,這波空污事件受天氣系統影響,移動緩慢,恐將持續數日。
PM10是什麼?
PM10 是「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的一種,指的是直徑小於或等於 10 微米的空氣中固體或液體微粒。它的體積比一根頭髮(約 70 微米)還小許多,能夠深入人體呼吸道,甚至進入肺部,對健康造成威脅。
PM10從哪來?
PM10 來源廣泛,包括:
工業排放(如焚化爐、工廠)
車輛廢氣
建築工地揚塵
農業活動
燒香、焚燒稻草等燃燒行為
自然來源:如沙塵暴、火山灰等
PM10 對健康的威脅
長期接觸 PM10 可引發多種健康問題,包括:
呼吸道過敏或感染
慢性支氣管炎
氣喘惡化
心肺功能衰退
甚至與心血管疾病及肺癌風險增加有關
空污加劇,呼吸道疾病人數激增
空氣污染的加劇,使多種呼吸道疾病人數明顯上升:
過敏性鼻炎
台灣每5人就有1人罹患此症。除了潮濕氣候易滋生過敏原外,空污惡化也加重症狀,有些人即使無過敏體質,也可能因長期接觸污染空氣而引發鼻塞、打噴嚏、眼睛紅癢等症狀。
鼻竇炎
過敏體質與空氣污染是鼻竇炎的高危因子。許多人因缺乏正確認知,使用抗生素不當,反覆感染導致病情惡化。
支氣管炎與肺炎
感冒若持續惡化,恐轉為肺炎。支氣管炎多由病毒或細菌引起,也可能因空氣污染或抽菸惡化,甚至發展為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與長期抽菸與空氣污染有關,肺泡破壞、支氣管狹窄,造成慢性發炎與呼吸困難,成為無法逆轉的肺部疾病。
小提醒:空污來襲時,建議減少戶外活動、配戴口罩、關閉窗戶並開啟空氣清淨機,尤其家中若有孩童、長者或呼吸道疾病患者,更要加強防護。
(記者 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環境部:西半部、金馬地區,敏感族群少外出;空氣污染與健康風險不可忽視 PM2.5竟比二手菸還毒!
.快訊!!北台灣空品「紅色警示」,國健署呼籲民眾減少外出,尤其這4族群要更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