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只是鼻塞,有分泌物擤不出來,擤太大力還會有血絲,左耳也覺得悶,聽力變差……」華哥描述這些症狀已持續近兩個月,原以為只是感冒,一直吃藥卻未見好轉,直到發現左頸出現一顆無痛但持續變大的硬塊,才趕緊到大醫院檢查,沒想到竟確診鼻咽惡性腫瘤第四期。

鼻咽癌6大症狀不可忽視

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耕閤提醒,鼻咽癌早期症狀常與感冒、鼻炎相似,若以下6種情況持續出現,務必提高警覺:

1.頸部腫塊:癌細胞轉移至頸部淋巴結,腫塊固定不痛,但會逐漸變大。

2.口水帶血絲:因腫瘤表面血管破裂,血絲隨鼻涕倒流出現於痰液或口水中。

3.單側耳悶、聽力減退:腫瘤壓迫耳咽管,導致中耳積水,出現低頻耳鳴及聽力下降。

4.持續性鼻塞:腫瘤堵住鼻咽後方,特別在睡覺平躺時更明顯。

5.複視(重影):若侵犯眼球神經,導致眼球轉動受限,看物體會出現重影。

6.半邊臉麻木:侵犯到控制臉部感覺的神經,通常代表已進展至第四期。

三大致病因素:環境、病毒、遺傳

張耕閤指出,鼻咽癌的成因與以下三項密切相關:

1.環境因素:長期攝取醃漬、煙燻食物,或在暴露石棉、鎳、鉻等化學物質的工作環境中,罹癌風險大增。

2.EB病毒感染:95%以上鼻咽癌與EB病毒有關。此病毒常潛伏於體內,多數人童年期已感染,但只有少部分會發病。醫學上透過抽血檢驗病毒DNA,可用來診斷與追蹤病情。

3.遺傳體質:鼻咽癌在南方華人族群發生率高,尤其以4060歲男性好發,為台灣男性十大癌症之一,女性發生率則約為男性的三分之一。

鼻咽癌可治癒 關鍵在「早期發現」

儘管鼻咽癌屬於惡性腫瘤,但張耕閤強調,只要及早發現並接受正規治療,預後並不差。根據統計:

整體五年存活率約60%

早期發現可達70%以上

即使晚期仍有34成治癒機會

治療方面以放射線治療(電療)為主,配合化療;若腫瘤局部復發,可透過內視鏡手術或再次電療,並視情況進行基因檢測,搭配標靶或免疫療法,提高治療效果。

定期追蹤防復發 正常生活不是夢

張耕閤提醒,鼻咽癌患者治療後多數可恢復正常生活,但仍需定期追蹤檢查,以避免復發。患者應保持正向態度,鼻咽癌並非絕症,關鍵在於早期警覺、早期診斷與完整治療。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單側鼻塞是「鼻竇炎or鼻過敏」?醫教判斷方式 冒3情況應同時求診牙醫
·一直鼻塞好煩!醫教「4大方法」改善鼻竇炎 多喝1飲品也有用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