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治療的漫長旅程中,除了身體上的病痛,許多病友同時也承受著沉重的情緒壓力與心理煎熬。儘管醫療科技不斷進步,但心理照護常常被忽略,成為治療中的缺口。

為了喚起社會對癌友心理健康的關注,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TPOS)理事長鄭致道與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APPOEF)董事長方俊凱多年來在國際積極倡議,促成每年49日設立為「世界心理腫瘤日」(World Psycho-Oncology Day, WPOD),串連全球的力量,為癌友與其家人撐起心理支持的防線。

心理照護 是癌症治療不可或缺的一環

國際心理腫瘤學會(IPOS)主席 Dr. Wendy Lam 表示,世界心理腫瘤日的設立,目的在於喚起社會大眾、醫療專業人員與政策制定者對心理社會支持重要性的認識,將心理腫瘤學正式納入國家與國際的癌症照護指南。這個紀念日也成為心理腫瘤學發展的重要平台,提醒我們:在追求身體康復的同時,心靈的修復也同樣重要。

世界心理腫瘤日同時致力於提供實用資源與工具,幫助病友、照護者與醫療人員在高壓下找到支撐的力量,真正落實身心整合的全人醫療理念。

台灣行動:用影像與文字 說出癌友心聲

為響應世界心理腫瘤日,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TPOS)特別舉辦「作品徵集活動」,邀請醫界、心理專業人員、病友、家屬與大眾共同參與,以短片、短文與標語表達對心理照護的重視與支持,反應熱烈,展現「用心陪伴」的集體共鳴。

醫師代表如王金龍、林帛賢、莊永毓等拍攝影片分享臨床經驗,強調:「同理與陪伴,是最無形卻最關鍵的療癒力量。」

癌症希望基金會以溫柔筆觸寫下:「靜心內觀,擁抱心中最脆弱的角落,承認、接納,並學會與之共處。」提醒我們心理健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醫師戴毓萱創作中英文標語,如:「養心即養生,安心即安身」、「珍惜與感恩,是療癒生命最深的力量」,道出心理調適的深層價值。

志工與癌友陳惠玉則以自身經歷鼓勵他人:「我不會被打倒,我會越挫越勇,因為我的名字叫堅強。」她真摯寫下:「在抗癌路上,您和我都不是一個人。」句句感人,觸動人心。

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聲音,不僅替病友發聲,也讓社會看見——心理支持不是奢侈,而是面對疾病時最需要的力量與陪伴。

點亮希望:從台灣連結全球

每年49日,我們誠摯邀請你一起關注心理腫瘤學,關心那些身體之外、心靈也正承受煎熬的癌友們。台灣的行動與全球並肩同行,為病友帶來希望、溫暖與堅定的支持。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兒童罹癌了,會知道自己病況嗎?醫解答一聽沉默了 害童「1元凶」家長快戒
·研究提「7項生活建議」有效降低罹癌率!吃就佔逾半 台灣人超愛1飲品快戒掉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