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非洲豬瘟疫情打破台灣七年防線,尤其造成破口的廚餘未來如何管制,農業部長陳駿季今(27)天在立院回應3點方向,包含禁用家戶廚餘,研議讓廚餘養豬業者有較好過渡期,以及團膳多是進口肉品食材,疫區來的肉類通通不能進口。

台灣先前爆發豬瘟疫情,讓台灣守了7年的防線被打破,其中造成破口的原因就是「廚餘」,陳駿季今天赴立院備詢,被問到未來廚餘養豬、豬瘟疫情如何防堵,他提到,如果開放廚餘養豬,當然一定要符合先前提到的3個原則「蒸煮設備符合法規、落實地方稽查、法令完備」,以及經過地方政府同意。

至於廚餘的料源部分,目前農業部大方向會先「禁用家戶廚餘」,未來可能會用正面表列的方式來處理,陳駿季進一步提到,外界都在關心廚餘所造成的風險,所以農業部也在研議如何讓廚餘養豬業者有比較好的過渡期。

另外,陳駿季強調,從風險角度來講,家戶廚餘很可能是旅客或是民眾自用油包,吃剩丟到家戶廚餘,這個風險相對團膳高,至於餐廳或者是團膳業者的廚餘屬於事業廚餘,他們所使用的食材通常都是進口,目前規定只要從疫區來的肉類都不能進口,所以比較沒有這方面的疑慮。

只是未來廚餘若是有條件開放,也讓專家學者來質疑應該如何區分,對此陳駿季表示,將會和環境部協調未來在廚餘的源頭分類,將會是至關重要。

台北/陳蜀強 責任編輯/張碧珊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