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外送員已經超過15萬人,為保障其工作權益,勞動部今(21)日預告《外送員權益保障及外送平臺管理法》草案,明定每小時報酬不得低於最低工資的1.25倍,若以196元計算即為時薪不低於245元,另確保外送員享有離線權,要求平台訂單資訊透明化,若違反相關條文最高可罰業者50萬元。
外送員權益保障及外送平臺管理法草案共計28條條文,其中明定外送員每筆訂單報酬不得低於交通部所定基本運價所核算之運費,且每筆訂單外送服務期間,所換算之每小時基本報酬不得低於最低工資1.25倍。
草案中也規範,業者提供訂單給外送員時,應明確告知訂單資訊,包括預估報酬、取送商品地點及其他相關重要資訊,以利外送員評估是否接受訂單。平台除不得強制外送員上線外,如外送員拒絕接單,平台亦不得做出不利對待,確保外送員享有離線權。
草案明定勞動部、交通部及經濟部應分別就外送平台業者與外送員、消費者、合作商家擬定定型化契約,促進各方權利義務關係公平合理,同時建立申訴救濟制度,並強化外送工作期間保險保障。
草案規範業者若違反條文將可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同時要求業者對新加入外送員,應提供一定時數的交通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等教育訓練,若外送員違反重大交通安全法規,須完成道安講習才得繼續外送服務。
勞動部部長洪申翰指出,近十年外送平台服務迅速普及,因平台業者擁有資訊、技術與品牌優勢,與外送員、消費者、合作商家間之權利義務關係無法取得衡平,其中又以外送員最為弱勢,除須自備生產工具(如機車、手機、網路)、自付油錢、維修成本,並會面臨停權、甚至遭終止外送服務契約而影響生計,承擔最多風險。
洪申翰表示,推動制定專法最主要目的,即在透過立法來適當的衡平四方關係,保障外送員、消費者及合作商家合理權益,共同促進外送平台產業之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洪季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