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與特斯拉皆看好人形機器人發展前景,台廠有望切入。圖/非凡新聞
輝達與特斯拉皆看好人形機器人發展前景,台廠有望切入。圖/非凡新聞

2025年視為人形機器人元年,隨著AI與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研調機構最新報告指出,人形機器人以年複合成長率近7成速度攀升,至2030年出貨量將超過25萬台。同時,輝達與特斯拉皆看好人形機器人發展前景,專家分析,預期從晶片、感測器、關鍵零組件、軟體平台、服務系統等環節,台廠皆有切入契機。

工廠到居家 研調估人機2030年出貨25.6萬台

靈巧雙手洗碗盤、摺衣服,不只能在工廠場域提供協助,人形機器人出現在居家生活並非遙不可及。研調機構Counterpoint最新報告指出,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從2025年的1.82萬台,到2030年可望提升至25.6萬台,年複合成長率將近7成,科技巨頭紛紛搶攻市場。

中經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戴志言表示,馬斯克或輝達的設計,大多都是在工廠上的人機協作,以解決先進國家在製造業上不容易找到勞動力的問題,此外,人型機器人如果訓練得好,其實有些核心技術是能夠跟自駕車或AI延續共用,所以每個廠商其實都有切進去的立基點。

目前馬斯克或輝達在機器人的設計上,大多都以工廠人機協作為主。圖/非凡新聞

開啟AI服務時代!待人機轉型、非紅供鏈成形

包括在股東大會與近期GTC等重要場合,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都表示,機器人產業正式邁入關鍵轉折,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重壓機器人產業,更稱未來特斯拉營運核心,機器人事業即佔八成,旗下第三代人形機器人Optimus將於2026年推出,同時大規模量產,兩大科技巨頭均看好機器人產業,也將為台灣迎來機會。

專家指出,國內相關產業有一定基礎,但如果要做到較高階性、較前端的產品,通常還需要花點時間說服客戶,因為本土沒有太多機器人,尤其是人型機器人的公司投入,未來如果非紅供應鏈的概念成型,就比較有機會讓台商進到非中國大陸體系的系統。專家分析,在機器人領域逐步轉型,加上非紅供應鏈趨勢形成下,預期未來從晶片、感測器與關鍵零組件都有望受惠,將開啟智慧製造與AI服務的新時代。

台北/洪芷茵、柯思安 責任編輯/馮康蕙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