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公布,今年1至9月,我國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的平均數來到4萬7751元,年增3%,創下25年來同期最大增幅,但其中,近7成受僱員工低於平均數,而且比率持續攀高。
產業薪資大不同! 金融、保險業薪水逾7萬「排第一」
69.77%的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低於平均數。圖/台視新聞製圖主計總處公布的數據顯示,雖然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增加,但其中有高達69.77%的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低於平均數,而且比率持續攀高,主要是因為高薪受僱員工將平均值拉高!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表示,事實上現在所謂的高薪族群,大部分都是在科技產業,一般的普羅大眾所處的行業,縱使當到中階管理階級的人,薪水也大概5-6萬、6-7萬就差不多了。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也指出,雖然今年的經濟成長是坐五望六,但是特定的產業是在放無薪假的,這種兩極化衝擊最主要出現在社會層面,不見得會在經濟層面造成顯著的影響。
進一步看看,今年1至9月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各產業的分布狀況,其中,金融及保險業有7萬0715元、高居第一,次高的是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還有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經常性薪資低於平均數的行業,則是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以及製造業等。
高於平均數最佳前3行業及低於平均數行業。圖/台視新聞製圖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說明原因,第一個是行業本身的附加價值就比較低,另外一個原因是有些老闆縱使它有獲利能力、附加價值高,也不願意給,台灣的這種薪資結構差異化很難弭平,而且可能會越來越擴大。
產業發展狀況會直接影響受雇員工的薪資水平,但雇主也得加把勁,提高薪資也能提升產業前景。
台北/陳酈亭、甘而棣 責任編輯/陳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