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眾反映,家屬在施打疫苗拔針時遭割傷。圖/台視新聞(示意圖,非當事人)
有民眾反映,家屬在施打疫苗拔針時遭割傷。圖/台視新聞(示意圖,非當事人)

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後,有民眾反映,家人在打疫苗過程中拔針時被刮傷,傷口長達4.5公分,引發討論。有醫師指出,這種情況需同時符合三項條件才可能發生,強調在查明真相前不應隨意指控,以免引起民眾恐慌。

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後,有網友反映,家人打疫苗拔針時疑似被針刮傷,傷口長達4.5公分,貼文曝光後引發討論。對此,醫師陳志金在臉書粉專發文分析,這件事基本上難以置信,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疫苗一般打在上臂側邊比較高的「三角肌」部位,不會打在後側比較低的「三頭肌」部位。

第二,一般拔針是「垂直」方向拔出,而非「往下」抽出,所以不會有下拉長達4.5公分的刮痕,而且刮痕對疫苗用的25號針頭來說,似乎有點太粗。第三,原PO說打針的民眾比較高、護理師比較嬌小,導致針劑位置可能偏低,但醫師分析,一般施打疫苗都會讓民眾坐下來打,角度比較方便,防止民眾暈針倒下,所以似乎不太合理。

醫師也直言,若真的符合三點條件導致刮傷,護理師的注射專業的確需要再教育,不過在真相還未明前,不應作這樣的指控,以免引起民眾的恐慌,也破壞民眾對醫療人員的信任。 

台北/王孜筠 責任編輯/馮康蕙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