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近期接連發生家暴命案,而且案發時間還是在保護令核發之後,這也讓外界質疑,是否防護機制不夠 ? 對此,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6)日上午進行專題報告,立委更引用數據指出,保護令核發後的3至9個月,是加害人再犯的高風險期,呼籲政府要儘快補破網。衛福部長邱泰源也表示,將會補強空窗期執行強度,提升保護力道。

近期在北市信義區、新北市土城接連爆發家暴命案,而且案發時間點正好都在已經核發保護令的情況下,也讓外界質疑是不是配套措施不足。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對此進行專案報告,邱泰源表示,「空窗期的時候我們要加強執行強度,司法院法務部、內政部警政署會繼續開會討論如何落實」,強調接下來必須持續強化核發保護令前的保護力道。

保護令核發後3-9個月 為加害者再犯「高峰期」

民眾擔心保護令成為激起被害人報復心態,民進黨立委黃捷直言,國家制度應該要修正缺失,保護令本來應該要是受害者的盾牌,現在卻成了廢紙一張,更引用數據表示,「申請家暴的通報總共有13萬件,但是被要求強制處遇計畫的加害人,總共才3000多件,比例上只有2點多百分比,中間有非常大的落差。」認為保護令核發後的3到9個月,為施暴者再犯高風險期,政府應該從源頭預防暴力。

不讓保護令成「1張紙」 朝野立委籲盡速補破網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也表示,保護令事實上不足以保護被害人,在法令上如何補破網,減少因為違反家暴令而造成更多的悲劇,也是當務之急。重大家庭暴力案件不斷重演,甚至賠上人命,朝野彼此難得有共識,一致認為政府應該負起更多責任,更呼籲政府一定要更加重視,避免憾事再度發生。

※《台視新聞》關心您:遠離家庭暴力,可撥打113保護專線,或向各地方政府家庭暴力防治中心求助
※暴力行為不良示範,請勿模仿
※拒絕暴力 請撥打110
※犯罪行為,請勿模仿

 台北/桑輔成、張元杰 責任編輯/馮康蕙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