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報導,川普政府正評估對外國電子產品課稅。有知情人士表示,商務部草案傾向以產品「晶片內容」的估算價值比例來計算稅率;政策討論也曾以「晶片數量」作為衡量方向,相關細節仍在討論,方案可能有所變動。
美國商務部針對相關問題尚未回應。不過白宮發言人德賽(Kush Desai )強調,美國不能過度仰賴進口半導體,因為這些產品對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相當關鍵。他表示,川普政府正透過關稅、減稅、鬆綁管制及能源政策,多管齊下推動製造業回流。
若這項措施落實,範圍涵蓋從電動牙刷到筆電等各類消費性產品,恐進一步推升物價。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學家史崔恩(Michael Strain)指出,目前通膨已高於聯準會2%的目標,甚至有持續升溫的趨勢,若再增加關稅,恐讓消費品成本更高。他也提醒,就算是美國本土製造的商品,因仍依賴進口零組件,也可能受到波及。
早在今年4月,美國政府已對藥品及半導體進口展開調查,認為長期依賴海外生產可能帶來國安風險。不過外界仍關注課稅範圍與稅率如何設定,以及哪些國家、產品或企業可望獲得豁免。川普8月曾表示,美國將對半導體課徵約100%關稅,但在美設廠或承諾建廠的企業可獲豁免。最可能受影響的廠商包括台積電與南韓三星。
據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商務部初步考慮按「晶片相關內容的價值比例」課徵25%關稅;日本與歐盟的電子產品可能為15%,但仍屬初步規劃。另有方案是企業若將一半產能移往美國,投資金額可折抵關稅,但細節同樣尚未敲定。
知情人士還提到,商務部原本打算將晶片製造設備排除在課稅清單之外,以避免推高美國生產成本,影響製造回流目標,但白宮並不滿意,因川普一向不喜歡各種豁免條款。
責任編輯/周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