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偽造、變造車牌的違規行為日益氾濫,立法院在5月三讀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2條修正案,主要針對汽車偽造或變造車牌等行為,將罰鍰大幅提高,使用偽造車牌,最高罰鍰7萬2000元並當場移置保管車輛!若使用偽造車牌肇事導致他人傷亡等,違規車輛還會「直接沒收銷毀!」
另外,拼裝車未經核准領牌、使用吊銷或註銷車牌等,最高開罰3萬6000元,而交通部原報行政院建議為7/15號開始,但須等行政作業完成,新制才會正式上路。
不過有專家認為相關配套並未做足!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理事長王晉謙指出,「基層是抓不完這些假車牌的,我們如何去防堵,不肖的集團製造出來,我覺得這才是根本解決問題」。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也指出,「我們修正嚴重超速之後,因為超速而去掛假牌的事件才暴增,是回到最源頭我們的速限事證化的調整,是直到現在還沒有做」。
交通部原報行政院建議為7/15號開始,但須等行政作業完成才會正式上路。圖/台視新聞製圖北捷車門異常 近7成肇因「外來異物」卡門縫
此外,台北捷運13日發生車門關閉異常狀況,事發在板南線府中站往亞東醫院站方向,有一扇車門突然無法關閉,導致列車停滯約2分鐘,一查發現,原來兇手竟是直徑約8公分的隨身攜帶型的酒精噴罐,卡在車門與車體間的縫隙!北捷統計,今年以來車門異常事件中有近七成肇因於「外來異物」卡住門縫,包括藍牙耳機、筆蓋、雨傘頭等,也認為乘客是無心之過沒有開罰,現階段都是以宣導為主!
隨身攜帶型的酒精噴罐,導致車門關閉異常。圖/台視新聞1年3起行動電源自燃 雙鐵籲「隨身保管」
在雙鐵交通運輸部分,近1年來發生3起「行動電源自燃案件」,雙鐵公布相關指引提醒旅客,不要將行動電源放在行李箱內,要隨身攜帶保管,降低意外發生風險。
近1年來發生3起「行動電源自燃案件」。圖/翻攝自Threads@ida_0821台北/楊宗諺、王秋明 責任編輯/蔡尚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