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41號演習第4天,第三作戰區在淡水河口進行「河道阻絕設置」演練。圖/台視新聞
漢光41號演習第4天,第三作戰區在淡水河口進行「河道阻絕設置」演練。圖/台視新聞

今(12)天是漢光41號演習第4天,第三作戰區早上在淡水河口進行「河道阻絕設置」演練,防線第一道是定置漁網,第二道是油桶,第三道則是浮動平台,今年更首度引爆由汽油桶設置炸藥所形成的「阻絕鏈」,模擬阻絕共軍快艇進攻。

淡水河道首度實施爆破 提供戰時設置密度參考

淡水河口對於中樞地區防衛至關重要,國防安全研究院委任副研究員揭仲指出,如果共軍控制了淡水河口兩岸,把跟八里登陸的共軍阻力,跟在淡水河口登陸的共軍阻力連成一氣,那基本上就可以控制整個大台北地區。

為防堵敵軍透過淡水河道入侵中樞,今天漢光41演習,陸軍六軍團53工兵群在河道上架起3道阻絕措施,操作M3浮門橋車進行吊掛、佈放作業;並首度在淡水河道上實施爆破演練,工兵負責遲滯敵方速度,搭配防守兵力的火力覆蓋,阻絕中共登陸艇威脅我國政經中樞。


陸軍六軍團53工兵群操作M3浮門橋車佈放阻絕物,突擊舟在一旁監控戒護。圖/台視新聞


國防安全研究院委任副研究員揭仲說明,「藉由這樣的爆破,他們可以做一個評估,評估在戰時密度要放得多密,要有幾道線,今天從少量的爆破也可以推敲,在戰時密度究竟要擴大到多大,或者這時候長度到底要擴大到多大,有相當的重要性。」

阻絕設施設綿密防線 展現淡水河防禦戰術運用

阻絕物設置不僅會以河道寬評估,同時預估敵方來襲的兵力進行阻絕物的選擇,第一道定置漁網,是透過繩索絞住共軍舟艇的螺旋槳,使其無法順利航行;第二道則由繩索串連的油桶,注入煤油和汽油,點燃後在水面形成火牆,阻擋敵方船隻;最後一道防線浮動平台,由油桶、鋼刺蝟,塑膠棧板、浮桶組成,可破壞敵軍氣墊船或舟艇底部。

淡水河防近年成為首都地區防衛重點,阻絕設施設下層層綿密防線,展現了國軍在淡水河防禦上的戰術運用,以及工兵在戰場上的輔助角色。 

新北/蕭秉儀、蕭睿陞 責任編輯/陳盈真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