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7月5號大災難」預言進入倒數計時!鹿兒島近海海域,從6月21號起地震不斷,至今累積超過850次。日本政府預測,南海海槽大地震30年內發生的機率高達8成,最嚴重恐造成29萬8千人死亡,1號特別召開中央防災會議,修訂防災對策,希望未來10年將可能的死亡人數減少8成。
拚死亡人數減8成! 日本政府列200指標防震
鹿兒島近日地震頻繁,今天清晨4點32分左右,鹿兒島縣十島村觀測到震度5弱的地震,所幸並未引發海嘯。但當地民眾心情忐忑不安,擔心地震再度來襲,甚至造成睡眠不足。
根據預測,南海海槽大地震在未來30年內發生的機率高達8成,日本政府時隔約10年重新修訂災損預測,預估最壞情況下,恐怕有29萬8千人死亡,235萬棟建築全毀,特別召開中央防災會議,研擬防災對策。
新計畫列出了200項具體數值指標,包括在強震跟高海嘯風險地區,消除耐震性不足的住宅,改善避難所設施及抗海嘯海堤,加強下水道抗震化,以及固定家具等對策,計劃在10年之內將死亡人數減少8成。
鹿兒島頻震無關海槽、預言 專家:不用太擔心
不過,日本熊本大學副教授、海洋火山學專家橫瀨久芳指出,鹿兒島雖然地震頻繁,實際上是地質特性所致,跟大災難預言或南海海槽地震並無關聯,民眾其實不需要太過擔心。
國際中心/陳毓麟 編撰 責任編輯/陳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