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博館研究員攜手跨國團隊,透過古蛋白質序列分析技術,確認多年前在澎湖水道發現的「澎湖原人」化石,其實是來自古人類族群「丹尼索瓦人」。這項研究首度證實丹尼索瓦人曾分布在台灣,顯示他的環境適應性很高。科博館規劃5月22號推出《丹尼索瓦人到臺灣》特展。

古人類史新發現! 「丹尼索瓦人」曾分布在台灣

澎湖水道發現的「下顎骨」化石,經過分析確認來自於「丹尼索瓦人」。圖/美聯社(資料畫面)

這塊被分析的化石,是多年前在澎湖水道被發現的,是一塊追溯到19萬年前的「下顎骨」化石,經過鑑定後,將它歸類為具直立人特徵的「澎湖原人」,是台灣目前發現到最古老的人類化石。

《科學》期刊11號發表一篇最新研究,確認這塊化石其實是來自古人類族群「丹尼索瓦人」。日本生物人類學家蔦谷匠說明,丹尼索瓦人是尼安德塔人的同類分支,他們在40多萬年前就分化了,這類的智人從非洲古人類進化而來,遷徙到了歐亞大陸。

因為古DNA在化石中難以保存,台灣科博館研究員攜手跨國團隊,透過新的「古蛋白質序列分析」技術,發現化石內有2個丹尼索瓦人特有的胺基酸變異,確認了下顎骨屬於一名古人類男性,也首度證實這種古人類曾分布在台灣,寫下台灣考古史新篇章。

跨國研究創考古新里程碑 台灣再登國際版面

過去唯一證實的丹尼索瓦人化石,是在西伯利亞跟青藏高原發現,所以科學家本來認為丹尼索瓦人主要生活在寒冷、高海拔地區,但這次的研究推翻了這個假設,證實他們能在不同的環境生存,生態適應性很高。

這項跨國研究寫下考古新里程碑,讓台灣再次躍上國際版面,科博館也規劃在5月22號推出《丹尼索瓦人到臺灣》特展,讓民眾一窺古人類的演化過程。

國際中心/張永騰 編撰 責任編輯/陳盈真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