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健康 女性體重少一點、癌症機率低很多 體內1物質多寡... 2023.11.30 15:00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減重不僅讓女性外觀更美麗,還有助防癌!據美國西雅圖防癌中心的研究發現,停經婦女降低體脂肪,有助降低許多癌症的風險。這項研究針對400名介於50~70歲的婦女,進行以一年為期... 健康 胰臟癌首次入10大癌症! 醫師籲:能於早期發現 ... 2023.11.24 17:01 58歲游先生,有抽菸習慣、他說前幾年在一次員工健檢中發現自己已罹患糖尿病。當時發現罹患糖尿病時,醫師就建議他應該控制飲食,積極減肥,可有助改善及控制糖尿病。但他說由於工作是自己做生意時常需要與客戶吃飯... 健康 出現7警訊恐大腸出問題! 腸癌發現多晚期 現有新... 2023.11.22 15:16 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直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6,829人,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每年約有6,000多人死於大腸直腸癌。所幸,沒有發生RAS基因突變的患者,臨床上已有單... 健康 明天感恩節吃大餐 國健署新主張:健康「3多3少3... 2023.11.22 15:00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前一陣子公布的國人10大好發癌症,過去蟬聯多年的第一名大腸癌,雖然已退居第二位,但仍威脅著國人的健康。尤其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因此造成許多患者發現時已經是晚期了,為讓大... 健康 肺癌發生率竄升10大癌症第一位 專家疾呼成立國... 2023.11.17 15:00 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在110年擠下大腸癌成為十大癌症之首。肺癌發生率是癌症之首,更是長年佔據十大癌症死因第一名的癌症,不僅對個人健康產生威脅,也會使家庭、經濟、社會、醫療資源等產生影響... 健康 罹癌最怕復發! 專家公開「抗癌3訣竅」:尤其1... 2023.11.16 17:09 台灣癌症粗發生率超過每10萬人中的500人,令人聞癌色變,有不少癌友結束療程後仍擔心會復發而焦慮不安,反而易降低免疫力。 遠離癌復發焦慮 日常這樣做衛福部嘉義醫院院長莊仁賓臨床上曾處理過許多... 生活 癌症治療抗生素「抗藥性增」 恐年奪3萬命 2023.11.16 13:43 國內專家發現,近年臨床癌症病人使用抗生素治療後,「抗藥性細菌感染人數」較往年增加至少2成。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分析,感染抗藥性細菌的癌症病人死亡率約4至5成,希望政府單位盡速加快新藥來台的速度... 健康 天冷進補別補過頭!注意這種食物的攝取量 降低肝病... 2023.11.13 15:52 冬令時節民眾常會進補,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麻油雞、藥燉排骨等都是常見的進補料理。不過這些補品中常會加入米酒等一起料理,因此國健署在臉書上提醒,民眾在食補時要留意酒精攝取,切勿「補」過頭。補品多會添... 健康 「肺癌」擠下腸癌變癌王!最新10大癌症排名一次看... 2023.11.10 15:00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較109年減少217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06.5人,較109年下降4.8人。110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 健康 肺癌首登癌王!醫示警「你正在做的這些事」恐是元凶... 2023.11.10 15:00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在台灣也不例外。根據衛福部統計110年國人主要癌症死亡統計,肺癌排名第一位,且死亡人數佔了所有的癌症死亡人數1/5(肺癌死亡人數10,040人,占十大主要癌症死亡人數19.... 生活 癌王換人! 10大癌症最新排名出爐 「肺癌」首... 2023.11.10 11:24 衛福部國健署今(10)天公布110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其中「癌王」從大腸癌變成肺癌,而癌症時鐘則與2020年相同,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國健署資料顯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依序為肺癌、... 健康 女星兵家綺罹甲狀腺癌!李明依、寶媽都得過 醫揭「... 2023.11.09 16:40 先前藝人李明依驚傳罹患甲狀腺癌,已經由手術治療返家休養,她在媒體受訪時透露早已知有甲狀腺結節,但不以為意,所幸有為自己安排健檢,經過檢查發現結節有異狀,後續接受病理檢查確認為惡性。資深藝人寶媽也曾在自... 健康 本土劇女星兵家綺罹甲狀腺癌!醫:早期多無症狀 常... 2023.11.09 16:36 以一首《學貓叫》朗朗上口的歌詞「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紅遍華人世界的「大陸第1網紅」馮提莫,憑著甜美外型、少女嗓音,在抖音上擁有2456萬粉絲,去年12月合約... 生活 開發mRNA癌症疫苗!中研院「桌上型工廠」亮相 2023.11.08 19:30 mRNA疫苗在近年快速發展,也被應用在多種疾病,中研院跟宏碁正進行合作,開發mRNA的癌症疫苗,目標是預防癌症復發,並藉由人工智慧預測腫瘤抗原。機器可產製「個人化疫苗」 提升疫苗良率、效率把DNA等疫... 健康 國際研究:增加運動頻度可以預防8種癌症 2023.11.07 15:19 運動可以防癌,增加頻度更可以達到20%防癌的效果。目前已有強力證據證實透過運動可有效對抗的癌症,分別為食道癌、大腸癌、腎臟癌、膀胱癌、胃癌、乳癌及子宮內膜癌,中度的證據則為肺癌。然而,目前對於運動防癌... 生活 脖子好黑!小心現「黑色棘皮症」 恐是癌症前兆 2023.10.30 20:45 有些人脖子黑黑的好像洗不乾淨,其實這是常見的「黑色棘皮症」,但也要注意可能還是癌症的徵兆。有醫生分享,他遇到一名30多歲男子,發現他頸後一圈黑,還聽到他說有胃痛症狀,因此趕緊叫他進一步檢查,結果確定罹... 健康 「1件事」是癌症治療的關鍵! 加拿大醫師呼籲:也... 2023.10.26 16:32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111年國人死因統計」,死亡人數共20萬8,438人,較110年上升13.2%,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893.8 人,上升了13.9%,推估受到COVID-1... 生活 癌症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擬納健保 最快明年第二季上... 2023.10.26 13:48 癌症健保給付有望再擴大!在癌症患者治療前,需要先經過基因檢測,確認是否適用標靶藥物,而目前已有多位點檢測、速度較快的次世代基因定序,但價格相對昂貴,因此衛福部規劃將這項檢測納入健保。癌症健保給付擬擴大... 生活 癌症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 有望明年納健保 2023.10.26 09:26 癌症健保給付有望再擴大!在癌症患者治療前,需要先經過基因檢測,確認是否適用標靶藥物,目前已有多位點檢測、速度較快,但價格也相對昂貴的「次世代基因定序」,衛福部將規劃納入健保,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健保會... 健康 她眼睛無法動竟是乳癌轉移!年輕型乳癌達3成 醫... 2023.10.22 15:19 林小姐34歲時罹患第3期乳癌,接受治療後以為擺脫癌細胞,沒想到46歲時突然發現右眼不能動,就醫檢查竟是乳癌復發且罕見轉移至眼睛!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乳癌年紀有下探趨勢,亞洲人年輕乳癌比例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