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疏運尖峰時段人潮,台北捷運板南線推出「空間優化列車」,目前已有7台列車移除部分車廂的座椅及中央立柱,以提升載客運能。不過,有網友發現,移除中央立柱後,差點導致視障者無法抓住扶手;還有其他人認為,台北捷運拿掉椅子和扶手,根本意圖使人摔倒。

移除座椅、扶手 網友怒喊危險:意圖使人摔倒?

早上9點多,台北捷運板南線列車上仍有不少通勤族,而車廂中間少了中央立柱,空間變大,這是北捷為疏運板南線尖峰時段人潮,設置的「空間優化列車」。不過,近期有網友注意到,移除中央立柱後,導致視障者上車時差點抓不到扶手,真的很危險。

其他旅客表示,以安全性來說還是有把手比較好,年紀較大乘客一個不小心都可能摔倒;中間有個柱子的話,至少大家有個緩衝。不少網友也反映,都快要沒地方扶著或坐著了,是要大家在捷運裡東倒西歪嗎?根本意圖使人摔倒!

網友反映「移除中央立柱」根本是意圖使人摔倒。圖/台視新聞

空間優化列車民眾不買單 北捷:僅部分車廂更動

北捷表示,目前板南線已有7台「空間優化列車」上線。其中,第2至第5節車廂已移除中央立柱,並在車門上方新增6個橫向扶桿;第1節及第6節車廂則仍保留中央立柱。「空間優化列車」究竟是利還是弊,也因此引發討論。

北捷板南線空間優化列車。圖/台視新聞製圖

陽明交大運管系教授邱裕鈞指出,原本大家習慣上車就拉柱子,導致人潮擠在門口,「空間優化列車」原本立意良好,但視障人士使用上會較不便,應該加強宣導。

上下班通勤尖峰時段,「空間優化列車」預估可增加逾500人的運能,但因移除了可支撐的扶手,也提高了乘客摔倒的風險,讓人不免捏把冷汗。

台北/李承庭、余苓瑀 責任編輯/蔡尚晉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