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針對鳳凰颱風發布陸上海上颱風警報,其外圍環流和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讓北部跟東半部有顯著降雨,宜蘭縣8小時累積雨量就超過200毫米,雨勢不可輕忽,氣象署預估,明(12)天凌晨暴風圈就會接觸陸地,明天傍晚前後,颱風中心從高雄、屏東這2縣市登陸的機率大,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更指出,鳳凰颱風的路徑、強度變化,和2004年的冬颱南瑪都颱風非常相似,當年造成2死、2失蹤的悲劇。
環流+季風共伴效應 宜蘭8H累積雨量逾200毫米
海浪拍打礁石激起洶湧浪花,基隆潮境公園一帶海浪逐漸變大,氣象署已在清晨發布鳳凰颱風的陸上颱風警報,預估12日凌晨,暴風圈會接觸陸地,12日傍晚前後颱風中心從高雄、屏東這2縣市登陸的機率大。
鳳凰颱風今晨發布陸上警報。圖/台視新聞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則分析,將在台南-屏東之間登陸,12日深夜從花蓮-台東間出海,也有氣象專家認為,颱風中心登陸後,強度可能會減弱成熱帶性低氣壓!
鳳凰颱風預計明天傍晚登陸、深夜出海。圖/台視新聞前空軍氣象聯隊長林得恩指出,受到台灣的地形破壞,然後再降為所謂熱帶性低氣壓的機會是比較高。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朱美霖表示,整個大台北、東半部、恆春半島的降雨都相當的明顯,宜蘭平地的降雨都比較明顯,累積8小時200毫米以上。
2004年「百年冬颱」南瑪都釀2死2失蹤 鄭明典:颱風不再偏西走
另外,鄭明典也在臉書粉專上貼出2004年12月登陸的颱風南瑪都,和這一次的鳳凰颱風相比,不管是發展過程、強度變化還有路徑都極為相似,當年南瑪都颱風在花蓮布洛灣累積雨量達1090毫米,造成2死2失蹤。
鳳凰颱風型態神似「南瑪都颱風」。圖/台視新聞鄭明典提到,當時也有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只是後續的變化就稍微有一點點差異,但是在前面這一段,兩個非常的類似。
而鄭明典也分析,目前大環境槽前導引型態建立,駛流狀態有可能使颱風不再偏西走,可能再稍微偏南通過台灣,雷達迴波圖則顯示,台灣東側海面持續有強回波發展,多數從海面通過,「這是好現象」。
鄭明典看鳳凰颱風雷達回波狀況。圖/台視新聞氣象署則提醒,北部、東半部地區出現的共伴效應在11日時最明顯,得提防豪雨!
台北/楊宗諺、王秋明 責任編輯/張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