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市景氣持續降溫,成交量下滑,也讓房仲業者面臨生存挑戰。調查顯示,部份房仲認為今年上半年業績衰退6成以上,另有37.2%考慮轉業。房仲全聯會理事長王瑞祺指出,近年來房仲會員店數大增,如今交易量大減,在「粥少僧多」情況下,恐衝擊數十萬房仲人員的生計。
成交量大衰退 逾5成房仲擬收店、37%考慮轉業
房仲全聯會調查資料。圖/台視新聞根據房仲全聯會調查,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有21.3%的房仲業者表示業績衰退4到6成,衰退6到8成的占11.7%,另有12.1%認為衰退8成以上,僅8.3%的業者表示績效成長。此外,有52.4%的房仲業者表示有收店的打算,37.2%的房仲人員考慮轉業,前三大熱門選擇分別為餐飲業、旅遊業及外送快遞業。
房仲熱門轉業選擇。圖/台視新聞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全台上半年買賣移轉棟數約13萬棟,包括六都等都會區交易量均下跌2至3成,導致部分房仲業者轉向其他行業。台北市房仲公會理事長蘇金城則說,房仲沒有底薪的比例約七至八成,交易量衰退對日常開銷影響顯著,因此有兩至三成房仲為補貼收入,選擇從事其他兼職工作。
央行第7波信用管制 自住、換屋貸款也影響
房仲全聯會理事長王瑞祺表示,近年房仲會員店數大增,截至今年6月底,全台會員家數達7940家,如今交易量大幅減少,在「粥少僧多」情況下,恐影響數十萬房仲人員生計。專家指出,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不僅衝擊房仲業,也影響自住及換屋族貸款需求。
台北/林品瑄、王秋明 責任編輯/周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