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對藥品實施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藥品市場震盪。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指出,川普政策已造成「全球市場碎片化」,雖然台灣藥品出口表面上受影響不大,但實際上恐將面臨藥價上漲與健保藥品短缺等潛在風險。
全球藥品市場將重整! 藥價上漲...健保也承受壓力
余忠仁分析,目前台灣出口的國產學名藥主要銷往東南亞,進入美國市場比例較低,但部分原廠藥已通過美國FDA認證,尤其以癌症用藥為主,將受到美國關稅調整影響,一旦全球藥物定價原則改變,台灣就可能面臨漲藥價跟缺藥問題,未來不僅藥價可能上漲,患者用藥品質也恐下降。
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表示,「我們知道因為我們台灣,其實藥價算是數一數二低廉的,賣台灣就更虧,因為賣得價格比較低,如果今天藥物不足夠,台灣可能就是第一個會被犧牲掉的。」

受到美國關稅調整影響,台灣可能面臨漲藥價跟缺藥問題。圖/台視新聞製圖
籲降低「原廠藥」依賴 台大醫院長:加強學名藥產業
台灣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指出,台灣經濟規模小,原料藥採購量少,導致價格偏高,其實許多製藥廠甚至買不起原料藥。她建議,應從台灣現有的藥品品項著手,強化本土生產鏈與研發能力。
專家普遍認為,國際藥廠為因應美國關稅調降美國藥價,可能轉向其他市場調升價格來維持利潤,台灣健保體系勢必承受更大壓力。余忠仁強調,台灣應加快發展學名藥與原料藥製造能力,降低對進口原廠藥的依賴,以應對潛在風險。
畢竟藥品短缺會影響國人健康問題,得確保重要物資供應無虞。
余忠仁認為應加快發展學名藥與原料藥製造能力,以應對潛在風險。圖/台視新聞製圖台北/陳酈亭、甘而棣 責任編輯/蔡尚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