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近日瘋傳一張台鐵車站照片,柱子上僅標註「ㄊㄔ」兩個注音符號,引發網友猜測其含義。知情人士解釋,這其實是早期台鐵特有的「國音電碼」,而「ㄊㄔ」所代表的正是宜蘭頭城。
台鐵早期使用「國音電碼」 ㄊㄔ代表頭城車站

在各老台鐵車站的「注音代碼」,引發網友熱議。圖/台視新聞網路引發熱議的台鐵「注音代碼」,其實是早期的「國音電報」系統,外觀宛如「摩斯密碼」。在車站標示上可見到一串注音符號,並非繞口令,而是對應各站名稱的代碼。
車站名稱以注音符號對應拆解。圖/台視新聞製圖將車站名稱以注音符號對應拆解,「ㄐㄌ」代表基隆、「ㄑㄉ」代表七堵;較特別的則例如「ㄍㄠ」代表高雄、「ㄌㄧㄢ」代表花蓮。而外界關注的「ㄊㄔ」,對應的則是宜蘭頭城車站。
據了解,這套注音碼從日文假名與電報碼演變而來。台鐵頭城站長張建龍解釋,由於早期鐵路員工多受日式教育,為了方便傳輸、讓受日式教育者能快速融入傳遞流程,因而以ㄅㄆㄇ來溝通與書寫,且每一組代碼都有其含意,也因此成為台鐵資深員工最熟悉的工作工具。
隨著時代演進或車站拆遷,國音電碼也慢慢走入歷史,如今只能在老火車站看到相關標示。也有民眾猜測,過去員工在書寫與溝通時,不用國字、改用這類代碼效率較佳。
知識往往隱藏在生活細節裡,曾是台鐵員工日常工作工具的國音電碼,如今成為討論話題。靜靜留在老車站一隅的這些注音符號,也記錄著台灣鐵道的歷史與軌跡。
台視新聞/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周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