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全台進入最大交屋潮,但碰上房市急凍,讓各地空屋情況逐漸湧現。觀察內政部的統計資料,盤點七都以及各大行政區,發現高雄市成為七都中空屋數量中,增加最多的縣市;桃園的中壢、龜山區則是因為有重劃區議題,成為「空屋熱區」。

雙北房價飆漲! 淡水房市靠CP值逆風減千戶

跨越台灣第三大河川──淡水河的淡江大橋,預計明年3月就要通車,興建計畫順利,加上淡海房價的CP值,讓當地的待售新成屋數量,逆勢成為新北最亮眼的區域。根據最新低度用電統計資料顯示,新北市過去一年的待售新成屋數量,增加175戶,與去年同期幾乎持平,不過淡水區卻年減1241戶,與中和區、土城區成為新北唯三的房市去化區。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淡水本來長期在雙北市,就是一個比較偏訴求CP值的重劃區,距離台北市比較遠一點,在這樣條件之下,雙北市的都會區、捷運站,甚至一些新興重劃區漲起來,會覺得淡水它的CP值更高。

建商來人沒來! 桃園重劃區大量蓋房待去化

但進一步盤點七都低度用電住宅資料,增加最多的「空屋」縣市,還是以高雄市達到12.3萬宅,比去年同期年增1.1萬宅來得最多,但如果以總空屋數最多的行政區來看,則落在桃園的中壢區,在2024年下半年達到1.8萬宅;其次也是桃園的桃園區1.7萬。另外年增最多的,則是桃園的龜山區。

大家房屋企研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中壢有青埔重劃區,龜山本身有A7重劃區等議題,兩個地方都是疫情過後,建商大幅度推案的地方,都是所謂的房市熱區,所以在地的新建案比較多的情況之下,如果適逢房市翻轉期,可能空屋量就會大幅的提升。

目前房市還是冷颼颼,代銷龍頭海悅最新公布的七月營收,就年減逼近七成,主要就是感受到全台房市交易冷靜,影響業務。不過代銷業者看好下半年,在建案完工交屋下,還是能維持穩健營運發展。

台北/傅儀文、張皓普 責任編輯/陳盈真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