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為20%,比日本、韓國都要高,不過專家指出,對等關稅只是序幕,「232條款」調查結果才是重頭戲,因為我國出口美國的貨品,有高達75%屬於半導體、電子資通訊,如果最後「232條款」調查揭曉,要對半導體課徵25%的關稅,可能導致台灣供應鏈大舉赴美,重擊台灣民間投資、就業率以及GDP。

輸美貨「半導體占75%」! 232條款調查恐衝擊

美國對台灣20%的關稅出爐,已讓產業界嚴陣以待,但其實重頭戲還沒來,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電電公會)指出,台灣的半導體跟電子資通訊等產品,在出口美國貨品中占比高達百分之75,都列在美方《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的調查範圍,對台灣產業衝擊更大。

台灣出口半導體、電子資通訊都列在232條款。圖/台視新聞

分析師翁偉捷指出,今年以來,傳出半導體關稅的稅率大概會落在25%到35%,一定會對半導體產業出現明顯的影響。

對此,有專家分析,第232條款調查結果發布後,川普需要在60到90天內,決定是否課徵關稅,也就是最快9到10月就要實施,可能對成熟及先進製程分別課徵不同級距的稅率,到時候無法轉嫁關稅的企業就會受到影響。

232條款調查最快9、10月實施。圖/台視新聞

關稅成本「廠商客戶平攤」 半導體迎營運挑戰

而市場預期半導體關稅的「地板稅率」會落在25%,恐怕就會導致台灣供應鏈大舉遷往美國設廠,衝擊到台灣民間投資、就業率以及GDP,如果認為到美國設廠的營運成本比分擔部分關稅還要高,供應鏈廠商有可能直接把多出來的成本反應在終端產品售價。

市場預期半導體關稅稅率25%,最終恐反映在產品售價。圖/台視新聞

翁偉捷認為,供應鏈廠商跟客戶進行分攤的可能性比較高,營收的部分一定會看到往下滑的現象。

但不論多出來的關稅成本要由誰吸收,接下來232調查結果,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是一大營運挑戰。

台北/陳酈亭、林益新 責任編輯/張碧珊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