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日本和牛又怕有進口限制?台灣對日本牛肉的進口規定有新變化。台灣衛福部食藥署昨(22)日公告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的進口規定,即日起取消原本限制「生後30個月以下」的月齡限制,未來全齡的日本牛隻皆可輸入台灣。主管機關強調,相關食安風險控管措施仍照常執行,包括剔除特定風險部位與查核機制等。
進口鬆綁但條件仍嚴格 需查驗來源與加工流程
自2001年日本爆發牛腦海綿狀病變(俗稱狂牛症)以來,台灣對日牛實施嚴格進口限制,直到2017年才有限度開放。當時規定僅限進口生後30個月以下、並經剔除高風險部位的牛肉。此次放寬代表進口門檻進一步鬆綁,不再設限牛齡。
依據最新修正,日本牛肉若要輸入台灣,仍需符合多項條件,包括牛隻需出生並飼養於日本,或至少在當地飼養滿100日以上;屠宰及加工工廠必須經日本厚生勞動省註冊,並經台灣方面備查;也需在獸醫監督下完成屠前與屠後檢查。屠宰過程中不得使用高壓氣體擊昏或腦髓穿刺等方式,產品亦不得混入如腦部、脊髓、眼球、扁桃腺等特定風險部位。
此外,進口產品需檢附日本官方主管機關所簽發之證明文件,內容包含牛隻來源地、品種、加工廠資訊、加工日期、貨櫃與封條號碼、發貨人及收貨人資料等,並註明屠宰設施符合規定並經獸醫檢查合格,以利我方查核與風險管理。
日牛在台市占可望提升 食安控管仍同步執行
食藥署表示,雖取消月齡限制,但其他風險控管不變,必要時仍可視情況暫停輸入查驗申請,或派員赴日查核相關設施。未來若日本新增狂牛症案例,也將依風險等級適時啟動應變措施。
近年日本牛肉在台市占雖不高,但受日式料理風潮帶動,消費者對和牛等產品接受度提高。此次規定修正後,業界預期將有助於日牛產品進一步拓展市場,台灣民眾也可望接觸到更多元的日本牛肉產品。
日本《NHK》也報導指出,雖然台灣仍要求去除腦部、脊髓等特定風險部位,但月齡限制的撤除,對日本而言也有望進一步擴大出口市場。
責任編輯/周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