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平均結婚年齡逐年上升,也造成生育年齡延後。有研究證實,父親較晚生育,會影響孩子的精神健康。國衛院研究發現,父親的生育年齡每延後1歲,孩子平均會多帶有1.5個新生突變,而孩子身上每多一個新生突變,「思覺失調症」發病年齡平均會提早0.16年,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孩子若多一個新生突變 「思覺失調」恐提早0.16年發病
年紀越大、精子新生突變數較多的父親,會增加子代罹病風險。圖/台視新聞製圖目前學界的「新生突變假說」指出,男性精子一生中不斷進行分裂,年紀越大的父親精子,累積新生突變數較多,增加子代罹病風險;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中心副研究員王世亨說明,這些新生變異其實在父親精子跟母親卵子就已經形成,如果去比對一個男性精子跟他的染色體的話,看起來其實會有一些不一樣。
國衛院研究團隊利用過往學者耗費5年蒐集的血液DNA檢體資料,對台灣5個多發性思覺失調症家庭,進行全基因體定序,這些家庭都是健康父母與3個有思覺失調相關症狀的孩子,比對親子間的基因序列,來辨識子代身上的新生突變。
研究發現,父親生育年齡每延後1歲,子代平均會多帶有1.5個新生突變,每多1個新生突變,思覺失調症發病年齡平均提早0.16年。研究團隊進行因果中介分析,進一步發現,這樣的相關性大約有30%可由新生突變來解釋,王世亨說,國外研究發現小朋友身上的新生變異,有80%是來自爸爸的精子。
國衛院這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也是全球第一個利用全基因定序家族資料,量化分析證實父親較晚生育,可能影響孩子精神健康,讓晚生育相關研究再往前跨出一步。
台北/楊祥瑜、黃聖權、陳建國 責任編輯/陳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