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在邊境首度驗出一批,淨重超過2萬公斤,從澳洲進口的冷凍豬腳,含有0.001ppm萊克多巴胺,引發關注。不過,中華民國禽肉行銷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春來指出,當事進口商明明購買的是「不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產品,推測這次是運輸業者誤裝導致,若複驗仍有萊克多巴胺殘留,會將產品全數回收銷毀,而該進口商也不排除對運輸業者索賠。
澳洲萊豬輸台。示意圖/台視新聞(資料畫面)食藥署4月底首度在邊境,驗出一批來自澳洲,含萊克多巴胺的冷凍豬腳,爭議延燒,如今業者站出來喊冤!中華民國禽肉行銷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春來指出,當事進口商從澳洲購買的,明明是不含萊克多巴胺的產品,疑似運輸業者誤裝,才會在海關遭抽檢驗出含有萊劑,若複驗後仍有萊克多巴胺,會將肉品全數回收銷毀,進口商也不排除對運輸業者索賠。
李春來更透露,澳洲業者沒有在用萊克多巴胺,推測是養殖、包裝、運輸等過程中被汙染,現在要查出究竟是哪個環節出問題。但這樣的漏洞,是否可能繼續發生?消基會董事長鄧惟中表示,就算運輸業者誤裝,或廠商沒有驗出來等等也不影響,因為在邊境還會再進行檢驗。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也強調,「進口都有明細,還上了貨櫃,不可能誤裝。」
當事進口商發出聲明致歉。圖/台視新聞製圖對此,當事進口商更發出聲明對全國民眾致歉,強調這次進口的澳洲肉品廠商,是主管機關官網合格的廠商之一,會再多方送驗,再與國外廠商討論賠償與銷毀等後續事宜,尚未釐清責任歸屬前,不會對該批貨品,進行任何販售、分裝、或銷毀等處置行為。
但我國邊境檢驗制度針對進口豬肉產品,原本採100%逐批查驗,後來下調為2%到10%的一般抽批,如今食藥署是否應加嚴抽驗比例?消基會董事長說,「因為這批0.001很少,但其他廠商不一定會這麼低。」認為短時間內有必要把抽樣率調升。
如今時機點敏感,我國正受到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衝擊,有在野立委認為,這次萊豬叩關也將成為「美國萊豬輸台的敲門磚」希望政府盡早擬定對策。
台北-台中/楊祥瑜、黃聖權 責任編輯/馮康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