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遭遇強震,國內多地傳出嚴重災情。圖/畫面攝自AP
緬甸遭遇強震,國內多地傳出嚴重災情。圖/畫面攝自AP
  • 緬甸救災量能太弱,國際馳援派醫療及救災團隊進駐災區
  • 緬甸多數房屋結構脆弱不耐地震,遇上強震釀成慘重災情
  • 內戰與救災孰輕孰重,人道救援物資恐遭攔截無法幫上忙

緬甸大地震的災區,缺乏大型機具,除了外國救難隊的簡單器材,只能靠災民徒手挖掘建築物殘骸,尋找瓦礫堆下的一線生機。緬甸氣候悶熱潮濕,白天最高氣溫逼近攝氏40度,遺體加速腐爛,現場散發惡臭,若爆發傳染病,災情勢必雪上加霜。

救災量能太弱 允國際馳援

緬甸當局罕見對外求援,中國的救難隊率先抵達,印尼跟泰國陸續響應,日本也調派醫療團隊進駐災區,俄羅斯在瓦城搭建野戰醫院,緩解緊繃的醫療量能,但是傷患送到醫院,往往沒電可用,只能暫時躺在路邊吊點滴。主震過後48小時,緬甸中部又發生規模5.1餘震,嚇得居民不敢回家,寧願打地鋪露宿街頭。有人一家8口全都睡在路邊,也有人在馬路中央分隔島搭起簡陋的帳篷,勉強度日。

緬建築物不耐震 強震災情慘

專家分析,這次強震是沉寂200年的實皆斷層釋放能量,威力驚人,加上當地的基礎設施落後,通訊系統又嚴重受損,救援愈發困難。許多民眾跟親友失去聯繫,心急如焚。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表示,房屋建商一味節省成本,沒有將耐震列入考量,房屋結構脆弱,加重了強震的災情。

內戰救災孰重 物資恐遭攔截

2021年緬甸政變,軍方推翻民選的翁山蘇姬政府,並跟反抗勢力內戰至今,緬甸早已民不聊生。震後反抗軍宣布停火兩周,但政府軍戰機飛越災區上空繼續空襲,緬甸軍政府控怕沒有全力救災。軍政府聲稱為了救災,暫時停火到4月22日,但專家擔心,緬甸醫療和各種物資嚴重缺乏,人道救援物資恐怕會遭攔截,根本到不了災民手裡。

外援杯水車薪 重建前途黯淡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初步模型顯示,震災死亡人數恐怕超過一萬人,經濟損失甚至超過緬甸GDP。世界衛生組織將這次強震列為最高級突發事件,需要800萬美元,約2.65億台幣的資金賑災。美國總統川普裁撤國際開發署,削減對外援助,這次只提供200萬美元,約台幣6千6百萬給緬甸賑災,令人失望。救援工作告一段落後,緬甸勢必繼續烽火,災後重建恐怕遙遙無期。

責任編輯/謝文浩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