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對等關稅」進入倒數,美國貿易代表署公布「2025年各國貿易評估報告」,其中特別點名台灣「三大貿易障礙」。農產品方面擔心台灣可能會設定,低於美國出口商投標的價格上限。還有對美國豬肉的標示要求,似乎是在暗示美國豬肉產品有食安問題,此外也不滿台灣禁止特定美牛產品,對進口美規車也設有數量限制標準。
美不滿對美規車設限 批台「干擾買美豬」
美方點名台灣三大 貿易障礙。圖/台視新聞製圖雖然2021年我國解除30個月齡以上美牛進口禁令,但美國還是不滿我國持續拿「狂牛症」當作理由,禁止進口美國的牛絞肉。如今在對等關稅公布前夕,美方特別點名台灣三大 貿易障礙。
農產品方面,美方主要關切台灣的稻米價格上限機制,擔心台灣可能設定低於美國出口商投標的價格上限,讓美國業者投標失敗,並認為在基改、非基改分開徵收關稅,沒有科學依據。
美豬、美牛方面,美方不滿台灣對美國豬肉的標示要求,暗指美豬有食安問題。還有對萊克多巴胺殘留檢測方法,也與國際監管方法不一致。汽車分面,他們點出台灣雖然允許進口限量美規車,但上限數卻逐步縮減。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美方提出的美豬、美牛、農產品和汽車等,其實只是重複過去的一些問題,不過在這個時候提出來,這時機點還是有點敏感。
若我國逐一開放讓步,是否將衝擊到國內市場?吳大任認為「我們勢必要做出一些讓步,現在因為民眾還有些排斥,台灣的市場影響還是比較有限,比較有疑慮的部分是,這些美豬美牛如果它含有萊克多巴胺,然後它又製成了加工產品,要把標示弄得更清楚。」
台還有談判空間? 經貿辦:持續跟美溝通
專家點出,美國貿易代表署公布的這份「2025年 各國貿易評估報告」,等於是川普對等關稅公布前的前哨戰,但也代表台灣還有談判空間。我國行政院經貿辦強調,會持續跟美方溝通討論。
台北/魏于恬、余苓瑀 責任編輯/陳盈真